11月30日,工作人员进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一座怎样的“城”?
新华社记者李斌、关桂峰、孔祥鑫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近日启用,意味着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京空间格局调整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究竟是一个什么模样?未来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记者近日走进这座正在兴起的未来之城进行探访。
城市副中心大框架已经拉开
“运河东大街”“清盛路”“清风路”……记者11月30日上午在行政办公区现场看到,一块块路牌为过往车辆“指路”,不时有工作人员进入;路边,一辆喷水车在给树木浇水……
根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带是以大运河为骨架,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沿运河布置运河商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地区、城市绿心3个功能节点。
——一轴是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向外纵向联系北京东部地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内串联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等4个功能节点。
——多组团是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经过3年多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大框架已经拉开: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一批商务楼宇已拔地而起,一批金融机构已率先入驻,16个开发项目近680万平方米楼宇全面启动招商;环球主题公园一期项目在位于副中心西部的文化旅游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通往环球主题公园的地铁也在抓紧建设中;台湖演艺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加快规划;人力资源产业园、互联网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优质项目落户……
城市特色: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
通州多河富水,区内19条河流汇聚。
11月12日,纵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运河启动综合整治,到2020年初夏,将有23座微公园散落河畔,50公里骑行步道串联三色花树景观带。
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特色:
——这是一座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顺应现状水系脉络,科学梳理、修复、利用流域水脉网络,建立区域外围分洪体系,形成上蓄、中疏、下排多级滞洪缓冲系统,涵养城市水源,将北运河、潮白河、温榆河等水系打造成景观带,亲水开敞空间15分钟步行可达。
——这是一座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两带是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廊坊北三县地区东西两侧分别约1公里、3公里宽的生态绿带;一环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外围形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长度约56公里;一心即城市绿心,约11.2平方公里,通过对原东方化工厂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建设公园绿地及若干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市民中心,规划建设33个公园。蓝绿交织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
——这是一座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随着2016年路县故城的考古挖掘,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已证实至少自2000多年前就有大量人口居住。路县故城遗址将原址整体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恢复路县故城的护城河等原貌;通州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城、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正在编制;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正在进行;改造和恢复玉带河古河道及古码头等历史遗迹……
通过恢复历史文脉肌理,置入新的城市功能,古为今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创新活力将获得提升。
未来三年计划安排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万亿元
11月30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看到,社会车辆自由行驶,公交车不时驶过;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已经开通,有人背着双肩包走出地铁站。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规划者、建设者们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交通枢纽门户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不同层级轨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标志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组织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转换的功能。
通州还将建设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的交通联系,提高通勤能力,同时加密通州区路网形成小尺度街区。
——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创新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集成应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理念,实现城市功能良性发展和配套完善。
记者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看到,电力舱的隧道顶部铺设着轨道,一台蓝色的巡检机器人闪着光,用其红外测温、摄像头两只“眼睛”掌控着周围的环境和设备运行变化。
——着力建设一批精品力作,提升城市魅力: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汇聚国内国际智慧,提高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重要公共设施设计水平。城市副中心将统筹考虑城市整体风貌、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建筑设计系统引导,建设一批精品力作。
据悉,2017年、201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安排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近500项,投资超过2000亿元。
“未来三年,城市副中心计划实施项目10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万亿元。”12月1日,在通州举行的“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通州区区长赵磊向世界发出召唤,“欢迎各界朋友到通州,在投资兴业的同时分享副中心成长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