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了一大半。
关于扶贫,中国旅游集团做了其中两件事:发行了一本书,开发了一套旅游扶贫线路。
一本书是为我们的扶贫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策划制作发行了一本旅游扶贫特刊,从历史、文化、景观、人文角度图文并茂刻画当地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重要变化,全面推介旅游目的地。
一套旅游扶贫线路是特刊推出后,集团统筹旅游产业链要素资源,为泛香格里拉地区开发了一套旅游线路产品,助力扶贫点盘活自然和传统文化资源,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事情的初衷,是想有一个办法,让老百姓能以最简单、持续最长久的方式参与扶贫,自我赋能、守住乡愁,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攻坚的决心、精准的发力,还要有昼夜 不舍的耐心。
于是我们有了时光之礼。
一场授人以渔的时光之礼
香格里拉对很多人而言,是遥远且虚幻的。这个曾因为《消失的地平线》而让无数人寻找和向往的精神原乡,正因为其80%的国土面积属于高寒山区,是众多农牧民的生活栖息之地,区内贫困人口多居住在自然环境严峻、灾害多发地,属于国家重点帮扶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 香格里拉手绘地图。
高耸的山脉让深藏一隅的香格里拉显得与世隔绝,大山不仅阻断了这里与外界的勾连,也让当地的经济发展困难。高海拔,高交通成本、旅行信息不畅,都让香格里拉区别于丽江、大理,成为了云南省旅游门槛最高的目的地。但这种门槛和闭塞也让大香格里拉地区把最原始和精华的藏族文明保留了下来,人们的文化和习俗没有因时代的更替而发生本质的变化。穷与富,本就是一体两面。
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是一种“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模式。旅游线路的开发让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会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力。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贫困”与“乡村”的简单叠加,开发的程度也同样需要不断论证。这也是中国旅游集团发力旅游扶贫的意义和优势所在。
重新探索香格里拉
我们的扶贫特刊制作团队和旅游扶贫线路设计团队深入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腹地,以旅游扶贫的视角重新探索香格里拉。对当地人而言,香格里拉是日常的、可触可感的、由诸多生活细节组成的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只有你亲自来过,才能体会。
我们找来一众香格里拉的返乡者,他们的存在让这些释读有了更为现代的含义,由他们引路,我们踏上了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大环线,去探寻去往香巴拉的真正线索。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让“香格里拉”一词有了更为现代的释读:白玛多吉放弃央视纪录片导演的身份回到家乡,用了17年时间打造“松赞环线”,将关于香巴拉的隐秘线索一个个串联起来;生于印度的扎巴格丹是地道的康巴汉子,成年后便回到故乡,他建造的阿若康巴还原了马帮文化;在上海打拼多年的斯那定珠,将全部积蓄修建了一条通向家乡巴拉村的公路;滇金丝猴保护者肖林,把自己一次次定位于滇西北的苍凉、深邃之中;几个藏族青年成立的卡瓦格博文化社,用一台小小的录音机定格了失传的民族音乐……
对于香格里拉,他们是最伟大的返乡者,对于我们,他们是最佳的引路人。一千个人心中,或许有一千个关于香格里拉的幻想,如果有机会将幻想变成现实,不妨从这些人的故事中,一窥当地人在生活传统、思维方式和宇宙图景中生发出的智慧,哪里有这些智慧,哪里便是香格里拉。
请与我们同行
时光沿着大江走,沿着河谷走,沿着山脊走,从独克宗走到纳帕海,从巴拉格宗走到梅里雪山,从煨桑炊烟走到田园牧歌。我们沿着时光的足迹,见山遇雪涉水踏石,呈现一份攻坚的决心,一场时光的礼赞。
历时10个月制作的时光之礼系列旅游扶贫线路产品已在中国旅游集团旗下遍布全球的2200多家旅行分社以及国旅总社官网(www.cits.cn)、中旅总社官网(www.ctsho.com)、星赏会官网(www.ctssr.com)、APP和微信客户端上市销售,您的每一次推荐、转发和购买,都是我们一往无前、尽锐出战的不竭动力。
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希望与您同行。
来源:中国旅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