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按下移风易俗“快进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27 09:22:32
分享

“移风易俗大开展,喜事丧事要节俭。先说喜事要新办,陈规陋习要改变。彩礼不必太贵重,……”在9月11日下午,崆峒区香莲乡开展的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中,今年45岁的香莲乡郭河村村民刘金龙用自编自导的快板,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

在崆峒区,和香莲乡一样,不少乡镇不仅有快板、小品,还通过举办有奖问答和签名倡议环节等各类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在城区,西郊办二天门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三员”队伍,并签订了“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承诺书,精心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移风易俗的闽剧、快板、说唱、三句半等文艺节目,生动演绎了身边的人与事,在群众口口相传中,将文明新风尚传播到家家户户。

“彩礼都是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能相互恩爱,努力工作,靠勤劳和奋斗过上好日子。” 在崆峒区2018年婚嫁文化节上新娘杨舒婷如是说。

12日,记者来到四十里铺镇七府村,看到村里建成了面积380平方米的便民事务用房,墙上贴满倡导节俭、文明的标语,厨房用品、桌椅板凳等应有尽有,村民在此办事,可自带食材也可由村上代办,村民自办只需每桌交20元钱杂费,村上代办每桌最低交纳300元,便可在这里操办红白喜事。

“我们村‘红白理事会’倡导的不盲从攀比、减少奢华排场等新风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便民事务用房里举办婚丧嫁娶、满月、祝寿等事宜。仅今年已办红白事4场。”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七府村党支部书记朱永勤说道,依照红白理事会规定,婚嫁彩礼不得高于8万元,婚丧随礼不超过50元,婚宴不超过20桌,每桌不高于300元的标准,并对宴席烟、酒、车辆等进行了限定,花销与酒店相比减半,在沾喜庆的同时,村民们的经济能力也能达到。

“喜事一办,毁于一旦。”近年来,陇东地区因婚致贫、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部分村民来说,提起彩礼也只能摇头叹息。为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崆峒区委、区政府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纳入该区党建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文明崆峒提升行动考核内容,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一强三创”等有效结合,成立了区、乡镇、村三级领导机构,先后制定了实施方案以及《统一彩礼返还标准的指导意见》,推行了婚嫁彩礼登记备案、婚姻登记彩礼报备、婚事承诺等制度,建立了纪律处分、约谈批评、公开曝光等惩戒措施,对违背承诺、大操大办、买卖婚姻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大了监督问责和依法打击。坚持抓住关键、示范带动,推进了群众自治规范化。同时,还利用“百姓宣讲团”“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泾河文艺小分队”三支队伍,通过理论宣讲、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持续深化了群众理想信念、文明新风和法制教育,营造了抵制高价彩礼人人有责、推动移风易俗个个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据介绍,崆峒区252个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组建了区婚嫁行业协会,成立19个乡村级婚介所,培训、登记管理职业媒婆39人,举办治理高价彩礼主题宣讲50多场次,新编排的现代眉户剧《彩礼风波》在乡村巡回演出35场次。组织开展了2018年婚嫁文化节、“青春有约•爱情无价”青年联谊会,为21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各乡镇每年评选五星级农户7000多户,评选“崆峒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好人”100余人,推出了杨世忠等一批最美移风易俗家庭,在全社会倡树了文明乡风、婚嫁新风、和谐民风和社会清风。

“我们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大力督促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文明办理婚丧喜庆。同时,按照部门联动、典型带动、考核推动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共治格局,下功夫向陈规陋习宣战,如今‘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新风尚。”崆峒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晓红告诉记者。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