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竹木简牍穿越千年 或为津关遗址国内第一

作者:宦小淮 来源:成都商报
2018-09-18 08:58:49
分享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重大发现

汉代竹木简牍穿越千年 或为津关遗址国内第一

汉代竹木简牍穿越千年 或为津关遗址国内第一

  西城门

衔远山、吞渠江,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如同锁钥一般,扼住一条水上要道,从秦灭巴蜀到宋蒙之战,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令张飞进兵宕渠,与张郃战于瓦口。这场“五虎上将”对决“五子良将”的德比之战,张飞最终完胜,终结了曹操从宕渠南下进攻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的念头。

鼓角争鸣之声远去,城坝遗址迎来了一轮又一轮考古发掘,这处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不断出土“惊喜”。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的四川渠县城坝遗址考古新发现研讨会了解到,经过连续5年的发掘,已经清理遗迹400多处,出土文物1000多件,近期还发掘出土了疑似津关遗址,如果确认,这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水路津关遗址。在遗址区,15枚汉代竹木简牍异常珍贵,总字数200多字,既有包括“河平二年”、“竞宁元年”等纪年的官方文书性质木牍,也有《仓颉篇》这种最早的用于识字的“教科书”。

发现“汉代水井”

地处渠江右岸,渠县城坝遗址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从2014年到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目前发掘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清理包括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4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首次全面厘清了城坝遗址功能分区,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

西汉“宕渠道”、东汉“车骑城”,在考古发掘中,城址西城门重见天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现场队员郑禄红介绍,城墙初始夯筑年代为西汉时期,到了东汉时期有过大规模增修,一直沿用至六朝时期废弃。

在城内,还发掘了10余口水井。“当地村子一直有48口车子井的传说。”考古队员介绍,之前村里发现了三口仍在使用的古井,老百姓说不清什么时候的,有专家认为是汉代的,直到在遗址区发现了同款水井,大家才恍然大悟,村里的水井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

城址功能分区完备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认为,城坝遗址作为南方郡县遗址保存下来还是比较困难,城址有完整的布局,从西门进去,两边是石头垒砌的高台。“进门两边应该有府库,离衙署应该也不远了。” 信立祥表示,随着考古发掘深入,应该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此外,从发掘情况看,城坝遗址墓葬延续时间较长,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包含多种文化因素,是研究晚期巴文化中“賨人”的最主要遗存,同时也反映了秦汉一统之下的多元文化发展。已发掘的窑址位于城址西部,出土的板瓦与城址内出土板瓦遗址,表明是为城址专供烧制。这些发现与城址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单元。

很可能是津关遗址

遗址北部发掘区靠近渠江,大量的竹木简牍和竹编器在这里出现,这里究竟是码头还是津关?目前还尚待进一步发掘,不过,多数专家还是倾向于这里可能是一处津关遗址。如果确认,这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水路津关遗址。

在张家山汉简中的《津关令》中,也探讨了汉代津关制度,里面对人员出入、物资出入、马匹出入、通关文书等都有严格要求。而在北部发掘区中,大量竹木简牍上也有“河和平二年都乡”等字样,专家表示,“从字里行间可以推测,可能是说有个生了五个孩子的人想回娘家,这些类似过关的检查语。”有专家表示,这里有类似“边检”的作用,除了物资保障,还可以防范间谍。

简牍中竟有官方文书

目前已出土汉代简牍15枚,总字数近200字,包括“河平二年”、“竞宁元年”等纪年的官方文书性质木牍等,这在四川地区考古中十分罕见,除去青川战国木牍、老官山汉墓医简,这是第三次发现,大大填补了地方史料的缺佚,蕴涵巨大的学术价值。

众多竹木简牍中还有类似司法文书的爰书。“爰书不是一般人能写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肯定了这批竹木简牍的价值,从竹木简牍可以推断驻守这里的不是亭一级单位,这种要塞只有2到3人不太可能。“它应该类似于西北的候关,相当于一个县团级单位。” 李均明说,在竹木简牍中还记载了“江州发吏一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官方文书。在竹木简牍中还有“苍颉作书,以教后嗣”的《仓颉篇》,这种最早的用于识字的“教科书”的发现也让大家激动不已。

力证宕渠城所在地

城坝遗址出土了大量西汉至六朝时期重要文物,为当地汉晋时期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料。其中,“宕渠”文字瓦当的出土,明确表明城坝遗址即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宕渠”城所在地,考古发掘与史料记载“宕渠”郡县的设置与废弃年代也基本相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城坝遗址的发掘让南方郡县一级城址首次揭露得如此清楚,城址要素齐全,郡县一级的配套设施完备。

“先秦到汉代的遗址在四川境内发掘了不少,缺的就是带有文字的竹木简牍。” 高大伦说,大量竹木简牍出现则让当年的生活、工作都“跃然简上”,而遗址延续时间这么长,下一步的考古发掘中,相信会有更多发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为研究川东地区巴文化探索、巴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过程、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开发和管理提供了考古资料。(记者宦小淮)

图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