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11 19:20:35
分享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为了深入发掘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上交往的历史,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9月7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召开,该论坛是2018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敦煌学院,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吉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国立师范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大学、塔什干东方学院、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中亚与高加索馆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甘肃省简牍博物馆、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5个国家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媒体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敦煌市副市长成兆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校长KANATSADYKOV教授、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TOKBERGENOVA ZAGIRA博士、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主持开幕式。

刘仲奎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亚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组建成立中亚研究院,已成为学校与中亚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学校和敦煌市人民政府在敦煌联合建立的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在敦煌壁画临摹与敦煌舞教学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12月,西北师范大学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在比什凯克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形成了一些重要成果。衷心希望本次国际论坛,通过深入的研讨,在彼此尊重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的基础上,架起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成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学术平台,并以此为契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途径,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实现互信互敬、民心相通、合作共赢。

邢广程认为,中亚不是中国西向发展的终端,中亚地区是欧亚空间的枢纽,中国是中亚走向亚太的桥梁。中亚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四条走廊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国应充分用好新疆这个西部大扇面,打造利益共同体。

张先堂说,“商业+文化”交流模式,和平往来,平等交流,兼容并包,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在数千年间形成的共同的精神财富、精神遗产。 在当今国际社会,我们应该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创新。

成兆文指出,敦煌是中国西部的“沙海明珠”,古往今来世界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丝绸之路在这里留存下最为辉煌的文化遗产和最为丰富的历史印记,享誉全球的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希望论坛在重温和感受历史上中国与中亚交流辉煌成就的同时,开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交流的新时代。

KANAT SADYKOV教授说,论坛以中国和中亚在人文领域的相互作用为主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讨论的问题将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和中亚的相互关系问题注入新的动力。

TOKBERGENOVA ZAGIRA博士认为,在共同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要鼓励签署合作计划备忘录,加大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学术、科研和人文上的交流,在教育领域实现全方位、新层次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张先堂研究员、邢广程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李建民研究员、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中亚分馆长Pavel Lurje研究员、北京大学希腊学研究中心Elene Avrami dou教授、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萍教授、甘肃简牍博物馆张德芳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许涛研究员和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教授、武和平教授等14位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还分组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文明交流”“当代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主题,就“丝绸之路”历史演进和发展轨迹、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地理历史考察、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一带一路”欧亚合作、中国和中亚的关系,“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开展了研讨,阐述了“丝绸之路”对欧亚文明交融的重大影响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合作的思考、见解和观点,形成了诸多共识。

与会专家认为,“丝绸之路”源于人类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吸引,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更是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仍然是“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在当前国际大变局背景下,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相比目前中国和中亚在经济、贸易、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已取得的成果,文化交流合作明显滞后,处于“政府主动、民间被动”的不利局面,应构建政府、社团、民间多层次人文交流合作新机制,提高民间组织开展和参与人文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广泛有效的文化交流局面。中亚研究学术机构应着眼“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定位,形成独立的资料来源和独立的判断,把研究机构从研究重镇发展为知名中心、从人才培养重镇发展为知名中心、从文献资料重镇发展为知名中心、从出版、信息发布、文宣重镇发展为知名中心,为开拓中国和中亚深层次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田澍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合作的理念,立足学校学科优势,重点在中亚法律、中国与中亚旅游、东干语言文化、丝绸之路文明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将中亚研究院打造成为以中亚为核心,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端智库,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多学科交融的重要平台。

据悉,第三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拟于2019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