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不回复微信群通知被开除? 是时候定规矩了

作者:黄宏 来源:浙江在线
2018-09-11 09:04:48
分享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宏) 已阅君今天要聊一件事:微信工作群。

最近这两年,关于微信工作群和人们生活之间的事,其实大家已经讨论了很多。有点类似2003年电影《手机》出来时,大家当时对手机功能的议论。

不过,最近宁波发生了一件事,让已阅君产生了非聊不可的想法。

10分钟不回,就被辞退?

宁波发生的这事,堪称“奇葩”:在微信工作群里,老板深夜发了条通知,要求员工在10分钟内上报当月营业额。正巧有位姓王的店长睡着了,没能及时回复。

10分钟过后,老板在微信工作群通知她:“你已被辞退了”。

这是不是很委屈?虽说知道微信工作群很重要,但谁也不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手机不放,是不是?

当然,老板这种消息,也可能只是开玩笑。

但事实证明:这还真不是开玩笑。第二天一早,这位王小姐照常去上班,公司告诉她,因为没有及时汇报工作,她已被辞退,而且还告诉她:上个月工资,也不能支付给她了。

当然,这事的处理结果,王小姐没算吃亏。

因为王小姐当时已经怀孕,这家公司属于随意捏造理由,辞退处于孕期的员工,性质上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最后,在工会干预下,这家公司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18000元。

这事虽说已经了结,却给人们以深思:如果王小姐当时没怀孕,这种深夜发出、又要求员工及时回复的工作群微信,究竟算什么呢?

微信,已成人体器官之一

说句实话,已阅君知道这事,心里其实感叹不已,有时忍不住思考:人和人沟通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所带来的,究竟是便利,还是麻烦。

上世纪90年代,节假日前,人人手抱一叠明信片,三十分钟写完;进入本世纪,手机普及,除夕夜那天,来电铃声此起彼伏,要么是打出去给人家拜年,要么是接别人的拜年电话;微信普及后,一个个工作群建了起来,不管有没有看到,只要发了,就当事情已经布置了,这还不算,等到除夕夜,就差不多要整夜不睡,回各类微信,毕竟有些好友为显示热情,喜欢在凌晨十二点前后“掐点”发祝新年快乐的微信。

要是打个比方的话,手机的功能,在不少人心目中,差不多和手脚眼耳等同,已经算人体器官之一。于是,原本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现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个人时间和工作时间,已经彻底模糊。

什么算加班,什么算不加班,也跟着彻底模糊。甚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时刻联系,也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这种现象,在微信工作群里更是明显,通知只要发出,就立刻要回,回晚了,会给人一种“工作不努力”、“细节方面不注意”、“没礼貌”的感觉。

曾有位朋友给已阅君看到他们的工作群留言,上面领导刚发话说要“尽快执行”,半小时内,下面一溜的表态:“坚决执行!”已阅君忍不住感叹回复速度之快时,他苦笑一声:领导要求严,只好每隔二三十分钟,翻一下工作群。

他的说法,可以和调查数据相印证:每人每天在微信上花时约1.7小时,光从时间来算,已经够多,但打开次数之频繁,更叫人咋舌: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

光从这个数据上讲,称微信已成人体器官之一,毫不为过。恨它,却不敢删它,大概是很多微信使用者的心态。

工作群之困,究竟有多困?

毫无疑问,被微信工作群捆绑上的人群中,公司员工还不算最厉害的,其实最厉害的,应该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村两级的干部。

早有媒体披露过,有记者随便打开一名干部的手机,就见到一系列的工作群:乡镇工作群、乡村工作群、某县医保群、某县农保工作群、某县环境卫生群、某乡党建工作群……

群多了,手机也跟着多了,有各种各样的专用手机,较多的人甚至不得不随身带着五六部手机。随时随身带这么多手机的,据说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修手机的,一种就是乡村干部。

微信能随时联系到人,所以找上来的,不仅有熟人,还有工作。工作也就开始无限蔓延开来,渗透入生活中。下班后正给孩子读童话书的,可能会接到通知,要求马上提供某个材料;刚睡着的,突然被微信的通知声吵醒;有些做事细致一点的,甚至洗澡时,都会将手机放在洗漱台上。

出现这种事,源于微信的设定:它不像QQ,可以头像灰白,显示自己不在线,于是变得“永远在线”;一条消息,只要发送出去,就可假定对方已经收到并看到,对方看没看到,那是不管的。

于是,“工作群之困”就产生了:很想删它,甚至巴不得马上就删它;但真删了它,却又万万不能。

甚至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凡有新成员加入,除了办各种手续外,还加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不管是公司职员,还是公务员,概莫能外。

至于离职,除了办手续外,还要退出当初加入的各种群,甚至如何劝已离职,却不管是忘了,还是故意不退的人退群,同时不扫对方的面子,也成了一门学问。从目前来看,后者看上去,也似乎没什么好办法,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另建新群。

给工作群定规矩,也是种减负

事实上,工作群里发的很多通知,除了一些事关所有人外,很多和自己并不相关,但每当手机响起,人们会不约而同,拿起手机去看,因为不去看,可能会漏掉重要消息,那就麻烦了。

负担的反面,就是有人图省事。

比如说,不管在企业,还是政府机关,有些上级负责人图省事,将工作群作为开展工作的捷径,不到一线了解具体情况,需要什么素材,直接在微信上下指令,让基层一线人员直接报上来;

再比如说,有些上级人员在起草正式通知时,事先没做认真细致的规划,做到半途,发现不对劲,赶紧要下级更改,转变方向,通知是通知到了,但前面所做的事,也就成了无用功。某种程度上,工作群成了弥补工作失误、推卸责任的工具;

甚至有时,工作群成了搞形式主义的工具,有些工作群里面一片赞声,各类图、汇报工作成绩的文章不断,不但另辟新路,破坏了已有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还变相促生了另类的人情世故。

2003年时,有部电影较火。有句台词,当时为人们所熟知:“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筝了。别怪手机还是人的事。”

微信工作群,从便利人们工作的工具,到成一种负担,归根结底,也是人的事。

现在,浙江有些地方出了规定,比如说群里该说些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说禁止红包之类。

已阅君觉得,还可在这基础上继续延伸,比如说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建群,应该履行什么样手续,才能建;通知该在什么时间段下,什么时间段下不但一概无效,还应视为工作不力;还可以规定,对正式通知的效力加以明确,规定不得因微信工作群内的通知,就轻易加以修改,如果因正式通知规定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工作失误,应追究发文人员的责任;再比如说,因某一事项建的群,在事项完成后,在什么时间内应予以解散,也可作明确规定。

到了现在这阶段,人们已离不开微信。但给微信工作群定规矩,也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减负,更是对一线基层的厚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