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1对新人在中心城区人民广场集体合影留念。
又是一年“七夕节”,趁着牛郎织女相会的好兆头,崆峒区举办了“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2018年婚嫁文化节,像白璐一样的21对青年朋友在七夕度过了一个浪漫的集体婚礼。
8月17日上午,平凉中心城区绿地广场人头躜动、热闹非凡,伴随着悠扬喜庆的音乐,崆峒区婚嫁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婚礼司仪的主持下,21对新人走上红毯,集体诵读了家训,系上了同心结,现场每对新人领到了2000元的新婚旅游补助和2018元的婚纱摄影套票,随后新人们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背景墙上签名留念,并乘坐花车在全城巡游,途中该区安排专业摄影师为每对新人拍摄了主题照片。
“天价彩礼换不来幸福,美好生活还要靠夫妻协力打拼。”新娘杨舒婷说,现在国家有扶持创业的好政策,我们打算把婚礼省下的钱用来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观看集体婚礼的杨先生表示,区上这个事管得好,以前都是比谁家办事排场大,现在比谁家办事节省。彩礼都是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能相互恩爱,努力工作,靠勤劳和奋斗过上好日子。
崆峒区团委书记裴浩对记者说:“21对青年男女相约崆峒山下、泾水河畔,进行喜事实办、新办、靓办,让新婚青年在参与集体婚礼中改变了旧习俗,让一对对新人成为了新时代文明使者,传播了喜事新办的社会新风尚,让文明节俭办事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引领了社会节俭结婚新风尚,开启了人生幸福旅程。”
“我们村‘红白理事会’倡导的不盲从攀比、减少奢华排场等新风尚,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村社便民事务用房里举办婚丧嫁娶、满月、升学、祝寿等事宜。”今年43岁的崆峒区崆峒镇太统村村民杨世忠说道,自己为母亲过寿时,依照理事会规定,限桌20台,烟的价格不超过10元,酒则不超过30元,花销与酒店相比减半,在沾喜气的同时,他的经济能力也能达到。
“移风易俗工作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我们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大力督促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文明办理婚丧喜庆,同时,按照部门联动、典型带动、考核推动的工作思路,形成共治格局,下功夫革除部分区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崆峒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晓红如是说。
据悉,近年来,崆峒区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乡村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民俗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崆峒好人”“和谐五星”“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开设了“我们眼中的文明新风尚”宣传专题专栏,编排了反映“抵制天价彩礼”的现代眉户剧《彩礼风波》,向全社会发出了“争做文明有礼崆峒人,共建和谐美丽新崆峒”“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仪书,印发了《崆峒区市民文明守则》,组建成立了崆峒区婚嫁行业协会,在全区252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由老党员、村社干部、老教师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成立乡级婚介所17个,村级2个,对各乡镇的41名婚介所负责人、职业婚介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政策、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培训,对29个职业媒人颁发了结业证书,开展了涉婚违法行为、“职业媒婆”哄抬彩礼、封建迷信三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遏制了“职业媒婆”哄抬彩礼行为。
“人民最期盼什么,我们就从什么地方抓起。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平凉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告诉记者,这几年,“高价彩礼”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和谐和村民的幸福感。聚焦群众呼声,向陈规陋习宣战,崆峒区的“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浓浓的民生情怀。(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