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题:北京下决心疏通回龙观天通苑“痛点” 近百个项目有望解“堵城”“睡城”之困
新华社记者李德欣 孔祥鑫 吉宁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该区域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被网民戏称为“堵城”“睡城”。
记者16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北京市日前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该区域,总投资近200亿元的97个具体项目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诸多民生难题有望逐步破解。
城市发展出现“痛点”,修补工作亟待进行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包括回龙观镇、霍营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等。1998年前后,北京市开始在该地区启动大型保障房项目建设。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强介绍,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由于周边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人口也快速集聚。“在6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近90万常住人口,接近东城区的人口总量。”
“我们做了全面深入调研,并委托大数据公司进行监测分析。”王强说,该区域交通拥堵严重,早晚高峰比全市平均早1小时,全天拥堵时间长达8小时。
根据数据监测,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八成以上居民的工作地都在五环以内。“在‘回天’地区,每天潮汐流动人口在50万至60万之间,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城市的规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说。
由于缺乏高品质的文化、商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服务设施。“回天”地区的居民大量到周边的海淀清河、朝阳以及核心区获得相关服务。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王玮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开展城市修补工作,提升这两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97个项目聚焦民生“短板”,破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难题
行动计划提出了“回天”地区要实现的4个具体目标:到2020年,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区域公共服务能力和品质明显提升;“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严重拥堵现象得到缓解;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
根据计划,在实施公共服务提升方面,该区域将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学难、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等难题,拟实施26个教育项目,预计增加1.3万个学位;实施5个医疗卫生项目;实施包括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回购、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在内的6个文化体育项目;加快推进配套养老设施和社区养老驿站建设等。
在交通治理方面,该区域将推动北清路和安立路“一纵一横”快速化提级改造,加快完善定泗路、北苑东路等“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疏通北郊农场桥、林萃路五星啤酒厂等5个堵点断点;加大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7号线,研究推进轨道交通19号线北段北延项目;建设骑行和步行专用道等。
此外,在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方面,该区域将开展18个水务电力项目,确保用水用电安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该区域将积极提升社区品质,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包括狠抓“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任务落实,推进绿色空间拓展等。
开工项目有序推进,制定一体落实“路线图”
“我们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配套制定了任务分解方案。”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表示,“按照‘分年实施、统筹安排’的要求,我们制定了项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1个年度项目进行倒排工期,目前已完工2项,开工38项。”
2018年7月,天通苑原有的10所配套幼儿园,已经完成了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其中9所幼儿园将办成普惠园,1所幼儿园办成公办园。
记者在位于天通苑的东方剑桥天通中苑幼儿园了解到,交接后,幼儿园室内外硬件都将进行提升,原来的食堂、卫生间都要按照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出的标准进行改造。“成为普惠园后,学费标准将由目前的每月近3000元降到750元。” 东方剑桥天通中苑幼儿园负责人张建琪说。
在回龙观地区,如开车进京,只有从辛庄桥和北郊农场桥可以进入京藏高速。这两座立交桥也是回龙观著名的堵点。在北郊农场桥改造现场,记者看到,桥梁周边已经被彩钢板围挡起来,预计2018年底桥梁主体结构完工,在南北各加一座桥梁,变成双向各有两条车道。
“在实施上,所有任务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时间、步骤、责任’一体落实的‘路线图’,狠抓落实。”王强说,“计划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居民、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将回龙观、天通苑建成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