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部
凝结在信息流之上的观念、思想、价值,让一条转发,与一枚流通的硬币有了本质的区别。内容并非普通商品,不仅有“劳动价值”属性,更有“社会价值”属性
全媒体时代,“万物皆媒”,让新媒体内容的创业与创新无处不在。
辩论选手走下擂台传授“好好说话”的方法,时尚博主将美妆经验打造成网络课程,15秒手舞足蹈的短视频带火了一大批“神曲”……从“社交+内容”到“电商+内容”,从用户生产到聚合分发,从文字、图片到短视频,创新创意在不断改写新媒体的内容生态。在互联网发展中,内容一直处于风口位置,内容创新丰富多彩,内容创业方兴未艾。
你喜欢看足球,我对军事感兴趣,而他是影迷,差异化的需求催生分众化、对象化的传播,推动了市场细分,让更多内容供应商应运而生。无论是直播热还是短视频热,无论是“军装照”走红还是故宫成“网红”,精彩的创意被市场一次次认可,正是因为它们回应了用户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生产者角度看,这离不开内容赋值与原创保护。前些天,微信升级打赏功能,直接打赏作者更好地呵护了原创热情。知识问答平台上,答题牛人因分享“干货”实现收入分成;直播平台上,不少草根歌手有了又一处人生出彩的舞台。知识“无价”变为知识定价,内容免费变为内容付费,中国互联网内容创业正迎来黄金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从生产到消费,内容创新创业也都面临挑战。一方面,一些内容供应商为吸引眼球,刻意迎合低俗需求。色情、暴力的擦边球仍然活跃,甚至将青少年也卷入其中;而平台的流量争夺,更助长了这些内容的盛行。另一方面,一些新媒体作者偏离做原创的初衷,沦为“伪创新”,比如以“洗稿”的方式当起“知识的搬运工”。凡此种种,都与内容创新创业的本意格格不入,降低了新媒体内容的社会评价,影响到舆论生态的清朗健康。
不管是从自身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影响看,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治病祛疾、强身健体的药方,都在于“责任”二字。时代确实在为内容赋值,但内容并非普通商品。自媒体作者的个人产出也好,聚合平台上的热门内容也罢,它们不仅有“劳动价值”属性,更有“社会价值”属性。正是凝结在信息流之上的观念、思想、价值,让一条转发,与一枚流通的硬币有了本质的区别。换句话说,鼓励内容创业的百花齐放,不等于支持内容市场的泥沙俱下。内容创业者在时代风口上受益,就应该为自己的影响力负责。
中国已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和创业生态系统,这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的论断。与这样的“创业生态系统”相匹配的,应是更健全的“责任生态系统”。因为互联网的平台效应,现在已不再仅仅是“文责自负”,刊发的平台、传播的渠道,都要为内容担上一份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只有同时强化个人的内容生产责任和平台的审核把关责任,才能让创新行稳致远。
细化制度与规则、强化监督管理,是责任落地的第一步。快播案的审判,让人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所谓技术中立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挡箭牌;而在对违规违法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直播短视频平台的一系列清理整顿实践中,平台的审核管理责任也被更好地制度化了。与此同时,树立内容创新的行业标杆同样重要,主流价值应该成为旗帜,主流媒体应该成为榜样。人民日报搭建了“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在创刊70周年之际又发布了“人民号”,正是希望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细化为平台中具体可执行的规则与机制,推动创新、创业中的自律与自觉,对行业形成导向和引领。
网络空间存在“尖叫效应”,哗众取宠的内容容易引起围观,但做有意义的“爆款”,才应是每一个内容提供者的追求。以“有意思”的方式生产“有意义”的内容,以“有态度”的方式传播“有热度”的信息,才能构建健康活跃的新媒体内容生态,用丰富多样、积极健康的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公众的美好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