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地方

中小学老师的心声:讲课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级搞检查

作者:柯高阳 周畅 王莹 来源:半月谈
2018-06-13 08:54:30
分享

中小学老师的心声:讲课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级搞检查

“六一”儿童节,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自己的节日。

讲课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级搞检查

每月接待好几拨检查,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老师被折腾,加班准备迎检材料,教学成了副业……近年来中小学应对的各类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负。有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各级各部门搞检查。”

迎检成主业,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

半月谈记者调研中,不少校长和老师表示,上级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繁多,让他们饱受困扰。

在重庆市一所乡镇中心校担任校长的杨帆(化名)就属于受困扰之列。5月底的最后一周,他正忙着准备两项检查,一个是区教科所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测,另一个是区教委装备中心组织的教学实验考核。“这两个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重头检查,迎检就是我这阵子的日常工作。”杨帆说。

“去年我们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迎检就成了全校上下的中心工作。”杨帆告诉半月谈记者,为了迎接检查,他主持召开的学校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全体教师会就有五六次,还成立了迎检组,各块负责人按照迎检工作分工,连夜赶材料、加班做整改几乎是家常便饭。

“去年底验收达标之后,本想着今年可以轻松一点,结果迎检任务反而更重了。”杨帆说,学校成了区里的窗口学校,各项接待任务也随之而来。“我们已经接待了三四拨视察。如今区里又在创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督学每个月都要来督导检查一次。”杨帆自嘲说,自己这个校长“差不多成了迎检专业户”。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所谓的“窗口校”“示范校”迎检任务繁重问题突出,各类督导检查、调研考察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一所知名小学的教导处主任透露,学校教导处、德育处一起统计过,最多的时候一个学期就接待了各类检查、参观近40次。

“不仅区级部门经常来检查,我们还经常要代表区里迎接国家和省市一级的检查。”这位主任说,只要有领导下来,学校都要花大力气提前准备汇报,增加的压力和负担不小。“有时候临时通知今天来不了了,那就又白准备一通。”

辽宁一所小学校长透露,区政府、教育、卫生、消防、公安、团委、文明办……都来检查。大家对学校的印象是,学校是工作最好贯彻的地方,你有什么工作,别的单位不一定贯彻执行,学校是执行最到位的。因为孩子比较听话,而且很多任务还可以通过学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长去完成。

扎实走过场,认真干虚活

“我昨天刚出差回来,到现在一共处理了一二十份文件,都是上报材料:党建要报材料,学生资助情况要报材料,文化艺术节要报视频材料……”安徽一所乡镇中学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几乎每天都有上级部门要求上报材料,“我每天坐在办公室,一半的时间都不得不用在处理材料文件上。”

为什么光是材料文件就占用了这么多的精力?一位校长分析,现在各种督导检查的名目太多。双高双普、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健康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各项检查都需要材料支撑,上级领导最看重的就是材料做得扎不扎实。因此,干好“虚活”、把材料做得漂漂亮亮,就成了迎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以每3年一次的全面督导检查为例,学校提前两三个月就启动准备资料,检查当天,几十盒等待检阅的资料盒整整齐齐排满了会议室的办公桌。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不仅仅是学校迎检准备成了干虚活,一些上级部门的检查也成了走过场。参观校园环境、听取学校汇报、举行教师座谈,已经成为不少检查的惯用套路。

今年4月,陕西某地乡镇教育片区兵分两组,仅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对片区26所迎检学校进行了专项督查和模拟验收,算下来检查组对每个学校的检查时间平均只有半天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如果想检查完一所学校,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位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干部说,上面的想法是不管你好不好,反正我来检查过了,工作就算做完了。“其实我们也是心知肚明,只要学校做好接待,再把资料做好看点,检查一般就能通过。”

“这就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一位小学老师抱怨,除了搞形式、走过场,现在还有很多跟学校关系不大的事情摊到了学校身上。例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上级部门要求一天一报进度,一天一报信息,一天一报好做法,一天一报典型,不报漏报就要影响教育系统的考核分。“这些杂活琐事点点滴滴聚到一起,学校就不堪重负了。”

老师受折腾,教学成副业

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显示,上海初中教师每周工作时间为39.7小时。其中,上海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为13.8小时,占工作时间1/3,低于国际平均值19.2小时、占比50%。

迎接检查费时费力,这些行政任务占据了老师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位中学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学校有住宿生,班主任老师需要从早到晚进行管理。再遇上迎检加班,老师们连备课的时间都不够,还容易睡眠不足,“有的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迎接检查等非教学任务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难以承受之重:

一些地方加班加点迎检,牺牲教师的节假日休息时间。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省级督导评估,江西某县教体局今年4月下发通知,要求各迎检学校班子成员和相关老师取消五一假期与双休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确保顺利通过评估检查。

一些老师被安排专门从事迎检工作,教学成副业。“说出来我的朋友都不信,我一个副科教师,结果一连加班20多天。”邓馨是湖南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由于课时较少,被学校领导抽调进了工作组,专门准备学校各项迎检工作。这让邓馨郁闷不已:“教师的本职到底是教书育人呢,还是做资料呢?”

此外,还有教师被抽调到校外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安徽某地征收土地人手紧缺,就从当地学校抽调教师搞拆迁,一搞就是三四个月,影响了手头上的教学工作。

“本来校长的精力应该在学校,教师的精力应该在课堂。但为了准备迎检,我作为校长要督战这些检查,老师也要分出很多精力去完成资料。”杨帆说,当这种检查频率过高,形式化要求过严,学校和教师只能是疲于应付。

学校“婆婆”多,责任层层压

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沉重,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众多。除了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其他部门也将学校纳入各自业务管辖的范围,要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报送相关材料,学校无权拒绝。层层施压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沦为谁都可以管的听话“小媳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学校。”重庆市一所乡镇中心校副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除了市、县两级教委,还有教科院、评估院、考试院,哪个都得接待;公安、消防、卫生、食药监这些部门,也经常打交道;我除了代课,还分管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遇到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法治宣传进校园、交通知识进校园、食品安全校园行等活动,前后都要张罗协调好几天。

“各种各样的检查,层层压责任,一层一层传导加码,最后这个压力都由学校来承担。”安徽一名乡镇小学校长叫苦。

合并检查评比,期待安静办学

采访中,受访者普遍认为,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引起学校的重视,规范和落实相关政策和规定。但靠这种方式推动工作,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认为,针对学校的各种评估检查工作,是用标准化思维管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的不信任,是对学校行为的干涉,更是官本位思维作祟。这引发出诸如逼迫部分学校作假、打击创新意识和创新型人才、禁锢师生思想等不良后果。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首先,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其次,应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进行教育家办学。

辽宁一所小学校长建议,可以整合检查内容和检查时间。比如由教育部门统筹各部门,联合下到各学校,全方位指导德育、体卫等工作。“不要周一来一个,周三来一个,周五再来一个。”这样可以为学校营造安静办教育的条件,让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备课上。(半月谈记者 柯高阳 周畅 王莹)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