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地方

湖南益阳激活“生态经济”给洞庭湖“排毒”

作者:付敬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05-17 09:25:41
分享

湖南益阳激活“生态经济”给洞庭湖“排毒”

  益阳市发展激活“生态经济” 傅聪 摄

(美丽中国长江行)湖南益阳激活“生态经济”给洞庭湖“排毒”

中新网益阳5月16日电 (付敬懿)昔日造纸原料芦苇因为生态环境治理摇身一变成了美味食材;为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湖南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恢复被杨树、矮围、砂石码头等侵占的湿地面积12.16万亩……坐落在洞庭湖畔的湖南益阳,正激活“生态经济”,还洞庭湖水清岸绿的图景。

5月15日至16日,由70余人组成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媒体团来到益阳市,实地走访来仪湖治理工程、美丽乡村菱角岔村、南洞庭湿地,探析益阳优化产业结构、搞活绿色生态农业、守护好洞庭湖一湖清水的秘诀。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益阳市,湘、资、沅、澧四水汇集,是洞庭湖的“锅底子”,肥沃的土壤造就其成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而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又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益阳进行了多种改革探索。

湖南益阳激活“生态经济”给洞庭湖“排毒”

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的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区域总面积459.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72.7平方公里,共布局了35万亩优质粮食、5万亩有机蔬果、3万亩花卉苗木、8万亩禽畜和水产养殖的优势产业,这里的农药使用却比其他地方减少了将近一半。

“以前早稻至少要打3次农药,晚稻至少要打4次农药,现在开展多手段的绿色防控后,早稻只需要打1至2次农药,晚稻只需要打2至3次农药。”赫山区农业局党组书记何建华说,通过发展绿色防控,采取推广抗性品种、浅水栽培、深水灭螟、种子药剂处理、田埂种黄豆向日葵香根草、放置性诱钵、安装杀虫灯、科学用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区域内还重点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分块进行专业的检测,了解每一块土壤所含养分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何建华说,就1200亩核心示范区两季水稻计算,折纯总减少化肥用量3.65吨,按播种面积计算,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52公斤。

“我们所有农产品,从最开始的下苗、施肥,到最后的收割、销售,整个过程,都有实时的监控系统可以溯源。”赫山区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德林说,消费者可以看到自己购买的农产品整个的生产过程,这些产品是否符合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标准,一目了然。

益阳沅江市素称“芦苇之乡”,120多万亩广袤的湖泊湿地孕育了极具特色的野生芦苇资源,是中国最大的芦苇高产区。造纸因此曾一度成为沅江主要经济支柱,但同时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

为阻止造纸带来的污染,还沅江以健康生态,沅江市委决定做活“芦笋”文章,开展面向市场的芦笋蔬菜规模化生产,让芦笋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实现芦苇产业向绿色生态食品加工业的蜕变。

湖南益阳激活“生态经济”给洞庭湖“排毒”

沅江芦笋食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1100多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绿色环保”食材。据《本草纲目》记载和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家研究,“沅江芦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排毒去脂、抑制高血压、防癌治癌等功效,极具药用开发价值。

从2014年起,沅江推动芦苇造纸业向芦笋食品业转型,生产企业从原来6家发展至24家,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全年加工芦笋3.5万吨左右,2017年沅江芦笋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人民币。在未来10年内,“沅江芦笋”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

用“生态经济”发展益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指引下,通过努力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益阳一幅清湖水、绿岸线的图景正徐徐展开。(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