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像网店一样方便

作者:张昊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018-05-02 05:07:00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评价报告和第三方评价报告均显示,全国“智慧法院”已初步形成。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一头连着法官、一头连着群众,无异于一次法院司法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4月26日至27日,全国法院第五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期间,《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江西省、陕西省3家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负责人,而后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实地调查了解“智慧法院”建设相关情况。

“新零售”方式定制解纷方案

“你好,我叫彬彬,请问需要什么帮助?”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导诉机器人“彬彬”眨着大眼睛跟记者打招呼。

导诉机器人、手机立案平台、多元解纷结果预测……近两年,各地法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化新应用层出不穷,是否给当事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多家法院信息化工作负责人认为,像“新零售”“网络店”一样方便的纠纷解决服务渠道,成为群众对智慧法院的新需求。这种需求正得到各地法院越来越多地回应。

白洋淀的一艘渔船上,派出法庭正在开庭;无人机航拍回执行法官取证的场景并面向网友直播……河北法院将便携式数字法庭与其他硬件设备相结合,建成移动办公服务平台,打通了法院专网的“最后一公里”。

“眉山经验”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解决,运用司法裁判鼓励和支持非诉纠纷解决而闻名,如今也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打造的线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体化平台”,实现对眉山中心城区所有纠纷解决主题及所属调解员、公证员、仲裁员的全面覆盖,正在向全市3000余个调解组织、20000余名调解人员及所有公证机关、仲裁机构延伸。

一个微信功能平台覆盖如此大的群体,如何保证“粉丝”活跃而不是“僵尸粉”?

能够一键转立案,不必重复录入案件信息,律师爱用;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全省同类案例,调解员爱用;可预测诉讼和调解的时间成本,评估胜诉率、自动履行率,可在线选择调解、公证、仲裁、诉讼纠纷解决途径,当事人爱用;为综治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政府相关单位爱用。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院长徐家雄边演示微信“智慧法院”功能边说。

记者注意到,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法院”选择需要的服务,当事人填写信息以选项设置为主,手输信息较少,大量信息还可通过拍照识别。既降低当事人对法律掌握、事实表述的要求,又保证了信息采集后期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徐家雄介绍说,平台自2017年11月开通以来,当事人自愿上线录入的民商事案件已达3031件,当事人自愿选择分流2091件,分流率达68.99%,同比提升近29%。

当事人在韩国的民事纠纷怎样开庭?当事人在意大利的离婚案件怎样审理?

吉林省珲春市人民法院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虽是基层法院,涉外案件并不少见。跨国案件可利用吉林电子法院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和手机APP审理。自2015年6月吉林电子法院开通以来,珲春法院两年多以来,审查网上立案4939件,使用“云会议”系统审理案件59件。

珲春法院设置的中、朝、俄三语虚拟导诉系统,可供当事人与真人视频进行互动,选择个性化的诉讼服务,让当事人充分享受法院“网络店”的便利。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3月13日,珲春法院诉讼风险评估系统访问数量497人次,生成风险评估报告169份,50余人次选择调解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智能诉状生成系统访问数量727人次,生成诉状153份,有效缓解了当事人书写诉状格式不规范、条理不清晰、反复修改的困扰。

“智审”改变法官办案习惯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系统、设备的变化,更复杂和困难的,是对工作流程、环节的优化和改造。

桥西区法院法官刘国珑演示了河北高院研发的“智审系统”,将纸质卷宗一键扫描,自动生成电子卷宗,智能分类,自动关联与当事人相关的案件。

记者看到,只要法官点击案件,就能呈现当事人已经打过多少官司、正在打的官司是什么,最大程度避免重复诉讼、恶意诉讼或虚假诉讼的产生。裁判文书80%内容能够一键生成或辅助制作。

据介绍,“智审系统”让法官将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在“审”与“判”上,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这套系统迄今已经帮助河北三级法院法官办理案件超过67万件,生成各类文书430余万件,案头事务性工作量减少30%。

“法官桌面上还有没有纸质案卷?年纪大的法官会不会用?如何向全院推广办案系统的?”参会代表看完法官的演示介绍后提出具体问题。

“咱们直接去法官办公室看看,与法官面对面交流。”河北高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建立说。

这并不是原本准备好的参观路线。参会代表随机来到桥西区法院副院长张向荣的办公桌前。年近六旬的张向荣是员额法官,也是院里年纪最大的法官之一。他的桌面上没有一本纸质案卷。

张向荣说:“系统通用性好,辅助功能多,切实减少了法官的工作量,加之书记员不再给法官送纸质案卷,逐步改变了法官的工作习惯。”

与河北法院类似,北京法院新一代审判智能辅助系统“睿法官”,基于电子卷宗等司法审判数据资源、行为分析的智能学习和法律逻辑的知识图谱技术,为法官审理复杂案件时,精准推送办案规范、法律法规、相似案例等信息,梳理法律关系,聚焦争议焦点,提出裁判建议,生成裁判文书等智能服务。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吉罗洪介绍说,仅西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团队就使用这一系统审理案件1000多件,有效地支持了法官快速智能办案,确保了司法裁判尺度统一。

强力推进在精准上下功夫

推行信息化系统方面,“江西速度”备受关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柯军介绍说,2017年1月1日起,江西法院全面实行网上办案,全部案件自动分案、全部案件网上流转、全部文书网上审批、全部卷宗网上制作、全部案件网上移送。

“不网上审批办公室一律不盖章、不制作电子卷宗审管办一律不结案、不网上结案档案部门一律不归档、上诉案件不网上移送立案庭一律不收案,要求全省法院严格贯彻落实。”柯军说,江西高院强调,绝不允许任何法院任何部门任何个人、以任何理由不实行网上办案。

江西法院通过“收转发e中心”,剥离法官的诉讼材料类事务性工作,大幅减轻法官工作负担,让法官从信息化的发展中体会便利,让法官喜欢用。“收转发e中心”从规划到全省118家法院全部上线应用取得成效,仅仅用了10个月。

“江西各级法院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应用,‘智慧法院’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柯军说。

为法官提供类案判决结果差异值等支撑,为当事人提供矛盾多元化解的分析结果……法院信息化应用的“产品”,建立在系统采集数量和数据准确度的基础之上,数据准不准、好不好、标准是否统一,成为关键环节。

陕西法院上报案件覆盖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数据情况总体稳定,长期未结等案件统计数据与本地数据统计基本一致。

99.9%从何而来?据介绍,2017年上半年,陕西高院分4批对全省121个法院进行控件安装、人员培训、数据备份、数据迁移、系统切换和数据校核等工作。

“法官能否适应、系统是否好用?”陕西高院副巡视员兼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处长尹富民坦言,起初他为新系统捏了一把汗。

尹富民告诉记者,陕西高院制定了《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落实每日数据同步检测机制。安排专人,每天检测从案件管理系统到数据中心的案件数据,分析案件收结存差异,及时排查解决数据传输通道中断等问题,确保数据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专员的机制,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常态化工作机制。

“云网一体化”全覆盖格局基本形成

法制网讯 记者张昊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报告(2017年)》显示,在全国法院网络信息化“三大能力”中,基础支撑能力指数最高,达到90,基本形成以“云网一体化”为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格局。

据介绍,为对“2017年底总体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初步形成智慧法院”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估,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底,最高法完成全国3500多家法院的评价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分析,报告于3月底完成。评价指标覆盖规划引领能力、基础支撑能力、网络化应用成效、阳光化应用成效、智能化建设成效和综合保障能力6个方面和1个附加项,三级指标68项。

据了解,2017年度全国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平均指数为72。智慧法院建设指数在80至90区间的法院最多,达到847家,标志着全国智慧法院已初步形成。不同层级法院间差距较小,集约化、节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特征明显,基本形成以“云网一体化”为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格局。以审判执行为核心,全业务网上办理条件已经成熟。87%的法院支持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部门间电子卷宗调阅,68.9%的法院网络拍卖率达到100%,31家高院具备审判态势数据智能统计与分析能力。大数据集中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案件数据置信度达到99.82%。

“智慧法院”深度应用逐渐辐射全国

法制网讯 记者张昊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报告(2017年)》显示,部分地区法院网络信息化创新发展向全国辐射。75.6%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52.3%的法院支持网上缴费,76.3%的法院支持电子送达,35.1%的法院实现案件相关通知和文书电子送达。电子诉讼呈现以浙江、吉林两地全面应用为中心,逐渐辐射全国的整体发展态势。

据介绍,全国多家法院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业务系统,“案款归集管理系统”实现地方法院与银行业务“一案一号”运行统一管理,“睿法官系统”提升法官的案情分析效率75%,“电子法院APP”为当事人、律师提供诉前、诉中和诉后的全流程、贴身智能化诉讼辅助服务,“车载流动法庭”实现了偏远地区文书的电子签章、签发等功能,“智审系统”实现了电子卷宗的资源化利用、案件信息的自动化生成、裁判文书的智能化写作、类案法条的智能化推送、法律数据的精细化检索。

此外,以执法办案场所为窗口,司法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传统执法办案场所的网络连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四大公开平台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司法公开进入常态化,渠道不断拓宽,公开内容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