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现“一个人的法庭” 人工智能当书记员

来源:中新网
2018-04-24 09:21:07
分享
 
 

杭州现“一个人的法庭” 人工智能当书记员 

2018年4月20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上演了一场“一个人的法庭”,原告在家中,被告在1200多千米开外的律师事务所,靠智能系统在线面对面。更令人惊叹的是,书记员是“机器人”,庭审现场仅法官萧方训一人。

这场“一个人的法庭”,审判法官叫萧方训。这是他在西湖区人民法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79年生的他符合一般人对“70后中国法官”的想象:情绪收敛,脸上带着两条严谨威严的法令纹。

而在时代的AI浪潮下,萧方训身上多了一个特殊的印记。他成为全国第一批使用AI系统的审判法官。2016年3月,国家提出继续深化司法公开,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同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率先引进阿里云人工智能ET系统试点,智能系统承担起“书记员”,与萧方训为伴。

“70%的案件,法庭上都不需要人类速记员。人工智能书记员的准确率远超过一般书记员。它有着超级的打字速度和惊人的正确率”。萧方训法官表示,“在司法案件中,不少当事人带有当地口音。人工智能书记员具备双声学模型,即便是H和F不分的温州口音的也能识别出来。”

2年前,萧方训和所有法官一样,在开庭前要和书记员如影随行,花整整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复杂的卷宗,让书记员理解案卷的来龙去脉。现在人工智能让一切变的不一样了——“人工智能’书记员’会提前学习所有的卷宗,即便卷宗有10000页。”

下班后脱下法袍,萧方训则变成了一个“极客爱好者”。萧方训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刚刚赶上互联网时代,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对技术懵懵懂懂。现在,萧方训开始认真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在萧方训家中摆放着许多有关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书籍,他笑称:“抓住人生的第二学习阶段。” 锐图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