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会现场 王以豪 摄
中新网武汉4月23日电(马芙蓉 王以豪)“十二五”以来,湖北的国际科研合作日趋活跃,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迅速攀升,合作国家和地区目前已超过150个。
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湖北省科技厅、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科睿唯安联合发布的《中国科学中的湖北》研究报告中,披露上述消息。
该报告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十二五”以来中国SCI论文数据,从整体研究、学科、国内外合作和重要成果规模影响及变化趋势等方面,揭示了湖北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版图中的地位与影响。这也是首次从文献计量角度,对湖北科研实力进行精准“体检”。
报告称,“十二五”以来,湖北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增长1.56倍,在全国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国际合作论文比例持续提升,在发文量前十省份中始终稳居第三;合作国家和地区数量从107个增加到151个。
报告介绍,“十二五”以来,与湖北合作发文数量最多的前十位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荷兰。湖北与主要国家科研合作规模持续提升。
其中,2014—2016年,湖北与美国的合作发文量超过7000篇(相比2011—2013年增长3000余篇),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加拿大合作发文量均逾1000篇,与法国和日本合作发文量均接近1000篇,与澳大利亚的合作论文量增长最快。目前,澳大利亚已超过德国,成为湖北第三大科研合作国。
具体到学科方面,微生物学和地球科学是湖北国际科研合作相对最为活跃的两个学科。相比之下,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空间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不仅规模相对偏小,活跃度也相对较低,未来需要加强。
报告称,国际合作论文中,湖北作为第一或通讯地址论文比例从45.06%提高到64.13%。这表明,湖北在国际合作论文中的主导性不断增强。
报告也指出,湖北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有待加大;学科发展差异较大,学科布局有待优化。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表示,报告的研究成果对湖北做好基础研究和未来发展规划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