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绿色发展唱响全域旅游主旋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3-13 15:12:02
分享

作为甘肃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平凉崆峒森林覆盖率达24.59%,尤其是崆峒山、太统山森林覆盖率超过了70%,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国家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绿水青山”如何转变成“金山银山”?面对转型考题,崆峒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以市场化运作推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全区首位产业。”在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看来,崆峒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美丽富集的旅游资源,这正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基础。

“曾经的荒山沟成了这么美的景区,以前根本没想到。”今年春节期间,在外务工多年的大寨乡柳沟村村民兰金海回到家乡,望着这里新打造的景点--海寨沟景区,感慨不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兰金海告诉记者,他已经几年没回家了,这次回来,决定留在家乡,在景区附近开个农家乐,好好拼一把。

位于大寨乡的海寨沟景区,概算总投资约9.86亿元,是崆峒区首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综合旅游项目,其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在荒沟僻村中种植林木,深度挖掘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打造生态旅游景观。2017年海寨沟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091万元。

以滑雪场的启动运行为契机,崆峒区连续举办了两届冰雪旅游文化节,填补了崆峒区冬春季旅游项目的空白,推动了该区旅游向全年旅游延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不仅仅是海寨沟景区,近日,记者走进花所乡寺沟村看到,青砖灰瓦的民居,整齐干净的村间小路,排列整齐的行道树,院内房屋别具一格,随微风徐徐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风光如画的村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品农家饭,或游园采摘,或漫步村间小道,尽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农家乐趣。

“现在,我们生态餐厅的生意可好了,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二十几桌客人。”在距离花所乡寺沟村不到1000米的天源生态农业园的生态餐厅内,主人郭凯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说,“游客来我们这里不仅能吃到地地道道的农家特色菜,还能看到乡村美景,体验农耕文化,聆听当地的故事传说。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5万元”

天源生态农业园是全省6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之一。从“靠天吃饭”的农耕农业,到后来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再到如今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平凉天源农牧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成功走出了一条“养精品牛、造有机肥、种放心菜、建观光园”的绿色循环农业新路子。

“近年来,我们扩建了崆峒大道绿色景观带、打造了半山村落农家乐、蒋家沟民俗文化村,还建成了油用牡丹养生观光园、崆峒国医养生馆,现在初步形成了集旅游集散、山水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崆峒镇党委书记温治刚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已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22户,从业农民820人,年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742万元,占全镇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从业农民人均收入4.5万多元。

绿水青山,让投资客瞄准了“森林小镇”--崆峒镇的农家乐市场。杜鹃山庄、锦锈园、天下粮仓……在崆峒区规划的半坡农家乐,无论是纯粹乡土风情、田园秀丽景观,还是精美别致庭院、温馨舒适环境,已在崆峒镇遍地开花。

全域旅游基础在乡村,核心在城市,连接点在特色镇。近年来,崆峒区在乡村塑造“处处皆景可游”的旅游新环境,力求从城市到乡村处处见景、处处可游。据介绍,截止去年底,该区依托崆峒山实施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山生态旅游度假山庄等旅游项目14项,建成麻武大美生态园、香莲观殿休闲避暑、白庙贾洼阳光采摘园等项目。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西沟村等22个村被列为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白庙乡贾洼村被列为专业旅游村。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达到了88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2亿元。

 “今年我们将大力培育生态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业态,全面释放旅游首位产业效益,年内旅游接待人数力争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崆峒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小林告诉记者。(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