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3日电 题:重塑“离监探亲” 中国监狱工作改革折射开放姿态
记者 张子扬
中国监狱工作改革工作,随着司法部近期出炉的一系列举措,让很多之前难以实施、不敢突破的工作,正在慢慢回归法治的初衷,由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
近日,广东惠州监狱为一名服刑人员办理了特许离监探亲,探望病危的父亲。有专家认为,这看似一小步的“突破”,折射的是中国监狱践行治本安全观的开放姿态。一点一滴的“破冰”,体现的是新时代监狱执法工作法与情的融合。
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重生”
据广东司法厅介绍,服刑人员吴某,因走私货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2016年3月被投送至惠州监狱服刑改造。2018年1月中旬,吴某通过亲情电话得知其父亲患有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慢性堵塞性肺病和脑萎缩等重大疾病,院方已下达病危通知书。面对噩耗,吴某感到深深自责和无助,向监区递交了特许离监探亲的申请,盼望着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据监狱负责人透露,他们在了解该情况后高度重视,要求业务部门认真解决吴某的诉求,并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审批报备,吴某特许离监探亲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今年1月19日上午10点30分,一辆警车从惠州监狱驶出,匆匆赶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见到病床上的父亲,吴某跪地,一度泣不成声。
“爸,您要好好养病,我会努力改造,早日出来孝敬您!”挽着躺在ICU病房内近90岁高龄父亲,吴某倾诉着心中的愧疚和后悔。
“尽管吴某的父亲因重症病危已口不能言,但通过手势可以看出他见到儿子的满足和欣慰,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无价。”一名押解吴某的警官说。
在一个多小时的相见过程中,押解警察始终坚守着岗位,维持着现场秩序,保证了此次特许离监探亲的顺利进行。探视结束后,吴某在警察的押解下安全返回监狱。“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负责此次押解工作的警官说。
回到监狱后,吴某在给监狱写的一封感谢信中说道:“我要用加倍的努力回报监狱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彻底改过自新,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监孝敬父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份展现“互信”的通知
如果说吴某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只是个例,而司法部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在今年春节前集中开展一次罪犯离监探亲工作,则进一步展现中国监狱工作改革的突破与创新。
据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全国将有300所左右监狱的大约1300名罪犯获准离监,回家与亲人团聚。
据介绍,离监探亲,是指准予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暂时离开监狱、探望亲属。
然而由于安全风险大和其他一些原因,近些年多数监狱停止了这项制度的执行。近期,司法部部长张军在调研后要求全国各监狱在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前提下,逐步推开罪犯离监探亲工作。
据记者了解,司法部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树立治本安全观。
“离监探亲正是贯彻治本安全观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司法部一位相关负责人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要严格把握刑期、改造表现等条件,从严审查资格,规范办理程序,细化审批流程,完善监督机制,确保离监探亲办理工作有章必循,防止随意性。同时,深化狱务公开,使办理离监探亲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人为的不规范因素,提高执法公信力。
何为治本安全观?
什么是治本安全观,张军曾在上月举行的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有过一段描述。
“治本安全观,一言以蔽之,就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否则,刑满出狱,社会安全吗?人民安全吗?罪犯家属、亲友安全吗?”
张军说,落实治本安全观,首先要实现底线安全观,底线安全是落实治本安全观的前提,如果罪犯脱逃,还改造谁?落实治本安全观,要从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做起,改造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水平,没有这一条,治本安全观就是空中楼阁。
张军说,要努力掌握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就无法胜任改造工作。监狱改造工作要努力做到社会化,引入社会力量,让社会上热心这项事业的人走进来参与罪犯改造,同时要负责任地争取将罪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地方政府的总盘子。
“要努力做到改造工作‘个别化’,对罪犯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对每个罪犯有不同的方案。监狱企业要适应罪犯劳动改造需求,为罪犯提供适合改造工作的劳动岗位。”张军说。(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