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六大实招破解“因残致贫”——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解读《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
由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制定的《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日前已正式印发。方案明确了哪些重点工作?将如何更加精准地帮助残疾人家庭脱贫脱困?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22日对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解读。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该负责人表示,6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这一方案,既是对将贫困残疾人作为群体攻坚重点精准施策的再聚焦、再精准,更是确保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总体看,方案包含了六大“实招”。
实招一:进一步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方案在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与政府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比对结果为基础,要求相关部门瞄准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和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逐一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但未纳入相关政策保障范围的,要逐一落实相关扶贫政策。
实招二:进一步强化了对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措施。方案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进一步降低贫困残疾人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为贫困重度残疾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把建档立卡中因残致贫家庭作为重点,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适当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补贴标准,适当扩大有护理需求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护理补贴范围。
实招三: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逐步解决成年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等残疾人的长期照料养护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有望破解当前制约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最大难题。方案提出,要对16岁以上有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并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和闲置农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综合措施,为其提供集中养护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等相关服务,降低他们的家庭照料护理支出成本,释放家庭劳动力,改善其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生活质量。
实招四:进一步明确要逐一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要求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未入学原因,逐一制订教育安置方案,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提高补助水平,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入学。
实招五:让因残致贫家庭更好地享受资产收益扶贫政策。方案提出,在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形成的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项目等资产收益折股量化,以及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资源开发形成的资产收益分配过程中,优先配置因残致贫家庭,对确定为兜底脱贫户的因残致贫家庭,可适当提高资产收益配置比例。
实招六:方案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的实施力度,加大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的宣传,引导激励贫困残疾人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残疾人残有所助,更有获得感,确保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16岁以上有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将获得照护和托养服务
当前制约我国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的最大难题有望尽快破解。由中国残联等6部门日前印发的《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逐步解决成年重度残疾人的长期照料养护问题,对16岁以上有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