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蚊村的标准不是一只蚊子都没有,而是在人的活动范围内,蚊子密度降到一定数值以下。”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龚震宇解释,如果把蚊子赶尽杀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未知的。
从去年8月起,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以及浦江县爱卫办、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灭蚊工作组,来到薛下庄村,开展“无蚊村”创建工作。他们一边宣传无蚊科普知识,一边手把手教村民消灭蚊子孳生地。
一年来,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陈恩富7次下村指导开展“物理灭蚊”工作。农村作为蚊子聚集区,又有农作物和水源,用物理、生物的方法灭蚊,才能最大程度保护环境。
“物理灭蚊,就是不给蚊子下卵孵化提供适合的环境。有水的地方容易有蚊子,只要我们积极清除它们的孳生地,就能有效降低成蚊密度。”龚震宇介绍。
在疾控专家的指导下,全村动员,对村内村外池塘和水沟淤泥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房前屋后积水的坛罐,减少积水型的水生植物种植;对村里数十亩竹林中砍伐留下的根部竹筒全部挖掉或填埋;把40余户老房子里的旱厕改为抽水马桶,填埋不用的旱厕,把污水经化粪池后接入污水管道。在水缸、水槽、池塘等放鱼,让鱼吃掉虫卵。
说到“无蚊村”创建前后的变化,成蚊密度最能说明问题。“在村里挂诱蚊灯监测,看平均每夜每盏灯能捕捉多少只蚊子。”浦江县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长吴红照给记者看今年夏天附近几个村的成蚊密度对比:嵩溪村91.7(只/灯?夜),新光村53.7,礼张村21.3,大许村12.7,横塘村14.4,而薛下庄村只有0.75。
薛下庄村作为全省首个利用物理方法灭蚊的“无蚊村”试点村,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目前,该村的经验已推广到丽水市青田县。该县主打乡村旅游、发展美丽经济的伯温古村和小舟山村,也正在积极创建“无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