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是不是很快就垮了?

来源:北京晚报
2017-08-25 15:54:49

■河西

六神磊磊写了一篇《全真派很快就垮了,为什么少林派一直红?》说什么:“全真派却像是吃了泻药,急速坠落。第一代祖师高富帅,第二代就中产了,等到第三、第四代弟子,就矮丑穷任人割了。”

少林寺长盛不衰还有李连杰的《新少林五祖》什么事?没有火烧少林寺,哪来的洪门五祖,哪来的天地会,哪来的陈家洛,哪来的韦小宝?我们知道海灯大师的老师就是全真教的道士,谁盛谁衰?

全真教衰落过,少林寺同样衰落过,说少林一直红全真教很快就垮了,当然不符合事实。

说到全真教和《西游记》的关系不仅在于我们之前《西游记》内文中大量的全真教内丹术语,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丘处机的那本《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执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本书和小说《西游记》就是一本书,直到钱大昕在藏书中发现这本游记,才真相大白。

那么《长春真人西游记》讲的是什么呢?和我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固有印象完全不同,在金代,全真教与金皇室关系密切。所以金宣宗完颜珣没有料到,全真教于金宣宗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应成吉思汗遣使之召,穿越茫茫的大漠,远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与一代天骄谈论长生不老这个老掉牙的玄学问题。此时的金王朝早已摇摇欲坠,73岁高龄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仗着身子骨硬朗,决定在政治上压一下宝,舍金保元,以求改朝换代之后,全真教依然能笑傲江湖。

这一年春节前后,丘处机率座下十八大弟子(其中就包括全真第六祖尹志平),历时两年,终于抵达成吉思汗驻军所在地,丘处机仙风道骨,口若莲花,使文化程度很低的成吉思汗惊为天人,虽然也没有就长生不老谈出个子丑寅卯,但是对全真教也是心存敬畏,于是成吉思汗大发善心,特批免去全真教徒及其宫观的差发赋税。《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的,正是丘处机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看上去和小说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但因为名字类同,又因为《西游记》小说中的全真教术语而变得复杂神秘起来。

之后,全真教是不是就垮了呢?

回到燕京定居的丘处机意气风发,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在此号令教众。丘处机发扬王重阳在山东设立会社组织的优良传统,在燕京设置平等、灵宝、长生、明真、万莲等“八会”,大力发展全真势力。值此天下大乱异族压境之际,似乎只有长春宫内才是世外桃源,而且免税。不论是郭靖黄蓉,还是杨康周伯通,碰到这样的好事,岂肯错过?

可以这么说,长春宫的建造标志着一个游侠阶级走下历史舞台。

熟悉道教史的朋友都知道,王重阳是一个流浪主义者,他的生活轨迹遍布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甘河证道,山东阐教,虽然声名远播,却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印象。

这些密谋家在游移不定中威胁着政权的存在,成为各种势力争相争取的对象。在古典时代,存不存在本雅明意义上的游手好闲者?王重阳及其弟子似乎同样具有波德莱尔的气质,游走在各个省份、山林和市镇之间。表面上,他们处变不惊,但同时,他们又为一个跨越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所震惊。在与帝国的元首会面之后,定居让这个“游牧阶级”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游方道士到宫观道士的身份转变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基本上,在宋德芳、李志常之后的全真教,以修经炼心为主,不再鼓动大众,对政权的威胁也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全真教,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怎么能说很快就垮了呢?

虽然其间有释道争辩的插曲,但全真教在有元一代基本上是繁荣昌盛的时期,不过到了明代就不同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元灭明兴之后,全真道与蒙古统治阶级之间的和平共处让后来的朱元璋大为恼火。明洪武二十七年,长春宫改名白云观,以淡化全真道和元朝之间的“历史问题”。

自丘处机以来,全真道龙门派“单传密授”,代代单传。所以当山西人王常月遇到龙门第六代律师赵真嵩时,龙门派的戒法已经有400年没有公之于众了。顺治十三年,王常月来到北京白云观,此时的全真道第一宫观盛况不再,风华全无,王常月痛心疾首,发誓要中兴全真道,重修祖庭,他的这一乌托邦理想有幸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而得偿夙愿。清完颜崇实《崑阳王真人道行碑》上说他“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一时名声大噪,顺治封他为“国师”,连康熙皇帝也拜在王常月门下。日后乾隆皇帝两次到白云观,御笔题字,以表恩威并施之心。所以至清代,全真教又复兴了,全真教确实衰落过,但不等于它永远衰落,如果它在赵志敬之后就此沉沦,也就没有北方最大的道教系统了。

300年后,全真道再次扬眉吐气,王常月看看时机已成熟,便宣布大修白云观。此时的王常月不惜挥金如土,大兴土木,以佛寺形式规划全观,使我们难以再一窥当年长春宫的风貌。改造后的白云观由几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四御殿等。后部是清光绪年间扩建的园林,总体布局基本上对称均齐,以游廊和墙垣划分为中、东、西三个类似庭院的景区,中区的庭院正当中为建于石砌高台上的“云集山房”,后为假山,古木参天,借景于观外天宁寺塔,明人赵贞吉有诗云:“一丘长枕白云边,孤塔高悬紫陌前”,一派祥和稳定的局面,终于让全真教徒有了一个安定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