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煤大县发展文化产业 千年古城种“文化之树”结硕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8-22 16:02:47

山西产煤大县发展文化产业 千年古城种“文化之树”结硕果

  襄垣县文化局局长孙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提高群众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守护好精神家园,该局以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非遗保护为抓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乡愁。图为襄垣非遗馆。 连莉娜 摄

中新网长治8月22日电(刘小红连莉娜)面对着多年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山西正在积极地转型。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县域、有着千年历史,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长治市的古县城——襄垣县正在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

22日,记者从襄垣县新闻中心获悉,该县在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记忆和非遗保护、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服务等在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山西产煤大县发展文化产业 千年古城种“文化之树”结硕果

  襄垣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襄垣鼓书、襄垣秧歌、襄垣炕围画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图为襄垣鼓书表演。 连莉娜 摄

截至目前,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省文化强县、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兵县、2015年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5年获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全国十佳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王村镇综合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

一项项荣誉,如同一串串美妙音符,演奏着文化为民的乐章。

山西产煤大县发展文化产业 千年古城种“文化之树”结硕果

  面对着多年积累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山西正在积极地转型。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县域、有着千年历史,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长治市的古县城——襄垣县正在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图为襄垣炕围画。 连莉娜 摄

重建设强服务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据介绍,该县以树立“群众是服务主体”理念,以创建“山西省文化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在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能力上努力,使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文化工作的群众满意率逐年上升,为促进地区和谐、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发挥了作用。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在该县县城投资建设了数个文化体育工程,县城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建成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1个,各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其中达标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占60%以上,农村数字用户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了8302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工程任务,为乡、村两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管理运行规范化。落实了“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制定了免费开放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时间、服务效能考核等标准,规范了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管理,强化了免费开放、经费审核,健全了文化工作考评机制,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群众满意度、创新服务等项目进行全面指标量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组织开展百余项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送文艺演出230余场,14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常年下乡放映,年送电影3876场。积极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政府年购买演出资金255万元,襄垣秧歌剧团年送戏下乡演出350余场。

山西产煤大县发展文化产业 千年古城种“文化之树”结硕果

图为襄垣秧歌剧《豫让与襄子》剧照。 连莉娜 摄

谋传承记乡愁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

22日,襄垣县文化局局长孙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提高群众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守护好精神家园,该局以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非遗保护为抓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乡愁。

建馆展示,搭建“三级”阵地。县文化局通过普查收集、整理建档、挖掘各乡镇文脉,搭建县、乡、村三级阵地,建设了活态化的文化记忆展览馆。在调查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建成了山西省第一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并以此为龙头,链接带动了各乡镇、村乡村文化记忆展(厅)室的建设。

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建立起集乡土建筑、村情、村史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由实物、图文相映衬的乡村文化记忆展览馆,各展览馆将散落民间碎片化的乡村文化串联集成,恢复其地域本真特色文化形态,加以宣传展示,找回记忆中的文化乡愁。并在有条件的村设立了“乡村文化展示室”。

该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走在山西全省前列,全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推进会在襄垣召开,号召全省学习借鉴、推广经验。同时,由山西省文化厅、非遗保护中心编辑印制的以虎亭镇为模板的《山西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襄垣县虎亭镇》已经编印完成。

延续文脉,建立生产基地,确保永续利用,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子老粗布手工制作技艺为基础,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成就中国著名品牌;以省级非遗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为推手,建设文化产业园、乡村生产基地和农民培训基地,打造中国手工挂面之乡,实现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化,传承队伍不断得到壮大。

此外还举办了各种节俗活动,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同时,持续不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襄垣鼓书、襄垣秧歌、襄垣炕围画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上党连氏信俗、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襄子老粗布制作技艺等12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襄黎情缘等16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并着力发展非遗传承人队伍,现有国家级非遗传人2人,省级9人。

优特色抓品牌推进文艺精品创作

襄垣县新闻中心主任郭宏伟在谈及该县的文化产业发展时说,近年来,襄垣县树立“精品是服务主打”理念,品牌式提供服务,坚持精品生产、品牌供给的思路,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

据介绍,以赵襄子筑城的史实和“市桥怀古”的典故为依据的新编大型历史剧《豫让与襄子》获得了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襄垣历史名人、东晋高僧、“一带一路”开拓者法显为内容的大型襄垣秧歌剧《法显》,于今年7月15日、16日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同时,还出版了反映襄垣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人文襄垣丛书》,歌曲《唱不尽太行山上好风光》DVD获得全国首届“唱响我家乡的歌”词曲选拔活动铜奖,襄垣鼓书《反菜园》获全国曲艺类非遗展演银奖,创作了动漫片《反菜园》,襄垣鼓书《还钱》获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襄垣鼓书》、《襄垣秧歌》音像制品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以全国十大最美村官、“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山西好人、长治市道德模范段爱平为原型的现代戏《山村女支书》、电影《村官段爱平》集中亮相,文化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凸显。

与此同时,襄垣县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金鑫集团、襄子老粗布有限责任公司、天下襄等一批区域龙头企业。在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中,特色中小文化企业崭露头角,奇艺影视公司、美星国际影城、同一首歌等一批文化体育传媒企业迅速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