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旅游扶贫见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宁奎 向韬 来源:华声在线
2017-07-20 14:13:58
分享

宁奎 向韬

7月初,走进张家界,山清水秀,遍地绿意,处处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蓬勃发展的旅游,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巨大红利。昔日背着锄头“看天吃饭”,如今踏实端起旅游这个“金饭碗”。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大会将在张家界举行,为此,我们走遍张家界山水,探访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背后的故事。

“坐吃山空”,变成“越吃越有”

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坐落在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因一个峡谷、一座玻璃桥而闻名世界。而一直以来,这里曾被视为穷乡僻壤之处——交通不便,几无良田。

太华山村老支书谢家立说,随着景区的建设,宽阔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曾经没多大价值的荒山野地,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

太华山村四组有25户人家,1600多亩土地被景区流转,参与景区效益分红,前两年,每户平均收入有4000多元,今年预计平均每户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守着山林,就可脱贫。”建档立卡户杜吉青家里60多亩山地被流转,每年分红有4000多元,“去年商铺招标分红还拿到了3000元。”

杜吉青所说的“商铺招标分红”,指的是大峡谷景区81个商铺对外招租,净收入的40%用于村民分红。去年,大峡谷所跨的4个村3435人人均效益分红603元。

“在景区带动下,人均增收达到1750元。”大峡谷景区负责人罗克文表示,靠吃“旅游饭”,4个村3年总共脱贫1918人。

像太华山等村一样,紧靠旅游发展,以景区带动,通过土地流转、利润分红等方式带动脱贫致富的村庄,在张家界不胜枚举。永定区老道湾景区通过承包租赁贫困村杆子坪村1.2万亩山沟陡坡,带动610户农户参与,全村每年获得34万元租金,“山沟沟”成为“香饽饽”。

通过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坐吃山空”在这里逐渐变成了“越吃越有”。

“偏远山村”,变成“民宿名村”

武陵源区中湖乡野溪铺村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是随着2014年杨家界索道的开通,迅速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

杨家界索道位于野溪铺村内,通过索道,游客可直抵武陵源核心景区,一览“峰墙”风采,去年接待游客130万。

走进野溪铺村,土家特色民俗或临山景,或建林中,或见田园。“全村共80多家客栈,床位1850张。”中湖乡旅游办公室主任汪明宏说,2016年,野溪铺村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50万元。

“以土地、老房子等入股,承包权变为股权,获得永久的固定回报。”客栈“回家的孩子”负责人宋永松介绍,目前,客栈已有8户村民采取此种方式入股,还有7户已达成意向,“收益最大的一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他说,通过这种旅游扶贫模式,不仅这代人能直接获得收益,“连子孙的扶贫问题也解决了。”同时,客栈所需的蔬菜、肉类等,均从农户家中收购,带开农副产品销路。

“房子租给客栈拿分红,家人在客栈工作拿工资。”村民陈新顺喜笑颜开,去年,他家一家三口,依靠特色客栈“五号山谷”,年收入达到12.5万元。

在“五号山谷”,与陈新顺一样通过“分红+务工”脱贫的当地村民有19户45人,其中还有4位70岁以上的老人。“去年支出工资14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200万元,平均工资4万元。”客栈老板陈玉林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张家界,借力景区核心带动,发展相关产业的不仅仅是野溪铺村,索溪峪双峰村、天子山泗南峪村、王家坪石堰坪村、洪家关泉峪村等景区诸多周边村落,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发展第三产业,从此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张家界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欧阳斌信心十足,他说,依靠着美丽山水,借势旅游,一定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