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互金平台助贷,为银行提供用户导流
一声令下,P2P平台势必要暂停其贷款业务,但是可以转向为银行提供服务,成为助贷机构。这些机构有一定“校园贷”用户基础,可以为银行提供用户导流,还可以进行用户筛查、评价等辅助工作。也就是说,只要资金来源严格符合规定,且不违反银行“助贷机构”相关规定,这些平台就能合理开展业务。
此前,在银监会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就认同了互相合作的这种模式,“互联网企业有消费场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传统金融机构有风控能力、资金实力,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普惠金融群体。”
马韬认为,银行从自身意愿来说,其实并不愿意花特别大的力气做这个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业务。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技术把成本降下来,银行的优势在于合规、品牌和信誉方面,互联网机构或者网贷平台值钱会有一些数据积累和沉淀,包括它对学生的风险和控制模型不断的调整,从未来的趋势上来看,银行想要降低成本,如果自身没有流量和场景优势的话,可以选择考虑和“校园贷”平台合作。
这种模式早已初见端倪。此前,中国工商银行与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了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并于6月初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的线下发卡启动试点;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今年年初和建设银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双方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不久前,京东金融也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合作。
杨东认为,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金融牌照,如网络银行、民营银行的牌照,它们也有场景,如购物、社交、聊天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人画像,了解其消费能力和信用度,风控能力比较强。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他们的格局应该是跨界融合、跨界合作的局面,双方利用不同的优势共同拓展学生市场、发挥各自所长。
“校园贷”未来,征信完善是治理根本
一直以来伴随“校园贷”的争议很多,除了上述催贷环节问题,“校园贷”的商业模式也有待创新。
“学生贷款的钱用于何处,是问题的焦点。用于学生高消费的贷款应该受到限制,‘校园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贷款用于与学习和提高技能有关的消费。”欧阳日辉说。
对于今后校园信贷行业如何“正本清源”,杨东建议,校园贷款机构应当时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揭示;其次,建立良性催收机制;最后,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异化服务。
“国外的‘校园贷’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如桑坦德银行,为校园贷款设立合理的额度限制,而且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地域、家庭情况等不同,提供分层次、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杨东说。
此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借贷消费需求也逐渐成为刚需。杨东认为,在校园信贷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大数据征信完善或将成为治理“校园贷”更为有效的途径。(记者 史 诗)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