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未来5年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李舒 乌梦达)一个没有“大城市病”的北京什么样?未来5年中国要建设一个怎样的首都?上学、房价、拥堵……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作报告时说,面向未来,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更加突出减量集约,“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把握“舍”“得” “城市体检”划出底线
雾霾不时侵扰、交通拥堵、房价高企、上学难、看病难……这是北京的现状,也是“大城市病”的表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指出,交通拥挤、人口过密是大城市病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住宅价格(年收入5倍以上)偏离了宜居城市的范围,再加上空气污染,其根源是资源的过度聚集和人口的不合理分布。
2017年5月,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以减量发展、严守底线的理念,大幅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城乡统筹,多规合一。
为此,北京市对城市进行体检,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城市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确保人口总量2020年要控制在230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下来;生态红线区面积从现在的73%到2030年达到75%;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为2921平方公里,2020年减量到280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减量到2700平方公里。
几年来,北京制定实施了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有望改变北京单中心过度聚集的现状,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已经出现拐点。
建设人民城市 你的问题就是我的关切
一名党代表感慨地说:“北京动辄十几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太高了,我们真的要替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多想想。”
6月初,70个大中城市5月份房价数据发布,北京新房价格与4月持平,但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9%,“3.17”以来,北京调控政策初显成效。
北京市770名党代表、200多万党员关切的绝不仅仅是房价,从教育到医疗,从法治到养老,从就业到社保……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针对老百姓切肤之痛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正采取措施。截至2017年6月,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9条,总里程达574公里,位居世界同类大城市前列,中心城范围内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50%,城市轨道交通日客运量超千万已成为常态。
减霾增绿 打响污染治理攻坚战
“原来的凉水河真是臭水河,现在味道比过去好多了。”让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感慨的“臭水河”还清,源于北京完成的60座改造和新建再生水厂,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北京提出,2017年底彻底消除黑臭水体。
截至2017年6月,北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了1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2.3%,林木绿化率达到59.3%。未来的北京将戴上两条“绿色项链”:一条是绿化隔离地区的“城市公园环”,一条是绿化隔离地区的“郊野公园环”。在中心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留白”,一部分也将建成城市休闲公园。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制定实施了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还将淘汰老旧机动车30万辆,治理重型柴油车。北京今年还首次启动了市级环保督查,对履职不力乃至违纪违法的严肃问责,确保环保责任层层落实。
对很多人来说,北京是一个可以拼搏奋斗并且实现梦想的城市,党代会报告中承诺的未来北京,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
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表示,党代会报告中的愿景让人欣喜,更是压在肩上的沉甸甸责任,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去实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