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归”们的酸甜苦辣

来源:人民网
2017-04-24 10:32:42

新“海归”们的酸甜苦辣

  参加全运会的广东队中有多名留洋球员。(廖艺 摄)

新“海归”们的酸甜苦辣

今日,第13届全运会男足U-18组预赛将进行最后一轮比赛。全运会男足U-20和U-18两个组别的预赛先后进行,从1997年到2000年年龄段的大批留洋球员回国参赛,这让外界有机会对这些已留洋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的球员进行一次考察。

本届全运会之后,1997年至2000年年龄段球员将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尤其在1997届国奥队组建之后。这支国奥队的目标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些球员近年在海外付出的汗水和眼泪,少有人看见。那么,这些年,他们在国外是怎么过来的?来自国内的诱惑,会不会让他们动摇留洋的信念?来自国内的误解,却让他们坚定继续留洋的决心。

“留洋让人静下来专心踢球”

球员出国留洋,最难熬的时光是开始的3个月,这段时间里这些球员能为自己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经常打电话回家,向父母倾诉;二是“抱团取暖”,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互相支持;三是把自己“扔给”球场和健身房,在汗水中忘记乡愁。

U-20广东队的核心邓宇彪,2014年时曾赴葡萄牙波尔图试训,此后回国。2015年11月,他再次前往葡萄牙,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托里什人,终于留下。几经波折才实现留洋目标,邓宇彪说他当时出去只为提高竞技水平。“去之前就想到会艰辛一些,刚开始的三四个月会想回家,想吃中国菜。”咬咬牙坚持下来后,邓宇彪在去年11月踢上了第4级别联赛。

开始时的不适应让邓宇彪只要有心事就会给父亲打电话,也不管有没有时差。与邓宇彪同在葡萄牙的广东队友王鹏也是如此,两人不在同一家俱乐部,王鹏想家时也是给家里打电话。好在现在有社交软件,视频通话等成为球员在适应期最大的依靠。

在U-20广东队中,还有在巴西留洋的球员,比如曾宇明和段刘愚,他们被山东鲁能送到巴西。每逢放假,俱乐部的领导就会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算是改善伙食。这时,湛江人曾宇明最喜欢做的事是做饭——湛江鸡、炒牛肉等,对他们而言,改善伙食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一解乡愁。“留洋生活虽然单调,但能让我们静下心,专心踢球。”曾宇明说。这些情况多出现在1997或1998年龄段球员身上。他们在年龄相对较大时才留洋。

被歧视“背锅”该怎么办?

留在葡萄牙之后,邓宇彪和其他中国队友一起,组队参加当地各种比赛。当他被提拔到一队参加葡乙后,压力骤增。相比场上的压力,让刚升上一队的邓宇彪更难应对的,是来自队友的歧视。“队友对你没信心,不传球给你,但有失误的话,就算不是你的问题,也让你‘背锅’。”邓宇彪说。回忆刚到一队时的情景,因为他来自足球弱国,当地队友在言语上,也不会太客气。年纪稍大的球员甚至会用当地俚语嘲笑中国球员。王鹏同样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大老远到他们这踢球。”

中国的留洋球员遭排斥甚至孤立,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球员总有小团体,中国球员的加入,有可能会挤掉小团体中某些人的位置。因为有能力升上一队的中国球员,实力并不比当地球员差。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中国球员实力不差,但主教练就是不用。因为这样,有主教练甚至丢了“饭碗”。

相比之下,在巴西和西班牙留洋的球员,他们在这方面的压力要小一些。他们遭遇的最大的嘘声,往往都是对手的球迷发出的。但在刚到队时,在巴西留洋的球员也遭遇过不给他传球的情况,“不给你传球是正常的,有时候别人传歪,传歪的人也会把责任推到你身上。”

不传球、不信任、推卸责任,甚至歧视的情况,最终被留洋球员们解决,还是通过足球的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球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们也能给球队带来贡献和帮助之后,留洋球员逐渐得到队友的信任。

“海归”为何全运会表现不如人意?

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这是目前国内球员留洋的三大目的地。3个不同国家,也区分开3种不同的留洋方式。一是以经纪人为主导,将个别球员或成批球员送到国外,经纪人往往在国外有自己购买的俱乐部;二是国内职业俱乐部收购国外高水平的俱乐部,或与其合作,将自己的青训球员送出去;三是企业主导,收购或入股国外俱乐部,从国内选拔到国外训练比赛,都交给国外俱乐部。

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当留洋球员回到国内比赛时,往往会被诟病他们的实力没有增进。一个事实是,留洋球员在留洋的第一年,大多数人是组队参加友谊赛和当地区域性低级别的赛事。留洋球员大多遵循当地一周一赛的时间安排。其他时候,他们一天一练,训练时间也比国内短。加上国外对力量训练的要求与国内不同,很多球队并不会给年轻球员进行力量训练。比如在巴西,曾宇明和段刘愚此前想自己加练力量。俱乐部一开始不允许,后来在有助教陪同指导的情况下,才得以加练。包括在葡萄牙留洋的球员,虽然与当地走训的队友相比,他们依然是住在球员宿舍。但相比国内的“三集中制”,留洋球员在自我管理方面,会学到更多。

比赛、训练方法和理念的中外差异,导致球员回国时,被认为没有长进,甚至是进步不如留在国内的同龄球员大。尤其是参加全运会这样的赛会制比赛时,拥有留洋球员的球队,展现的实力不一定是最强的。

实际上,曾宇明和段刘愚在2014年11月前往巴西之后,他们先是参加U-20联赛,随后参加圣保罗州的A3联赛。曾宇明认为,A3联赛的球队,有中乙,甚至是中甲中游球队的水平。他们在国外有时候会跟不上比赛节奏,但回到国内他们就发现,国内的比赛节奏慢得多,留洋球员很容易适应。

更重要的是,因为“见过世面”,留洋球员在自信心方面比国内球员更足,更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可是回到国内,他们参加的往往是赛会制比赛,从体能储备到训练方法,再到比赛压力都与在国外参加联赛有区别。这一区别,往往就造成留洋球员回国后表现不如人意。

出国不为镀金为梦想坚持到底

“我们还想继续留在国外,让自己更成熟。踢球,当然是想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但自己的合同,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无论是邓宇彪还是王鹏,他们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这批球员留洋时,国内足球环境已经好转,尤其是本赛季U-23新政出台后,不少1997年龄段留洋球员已回国。比如1997届国青主力前锋杨立瑜,本赛季他租借回国,为天津泰达在中超联赛中效力。

不过,像张玉宁和林良铭等1997届留洋球员,他们依然选择继续在国外拼搏。正在皇家马德里预备队踢球的林良铭告诉广州日报记者:“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在这里坚持下去。”而邓宇彪身边的不少队友,在面对来自国内的邀请时,要说完全不心动那也是不可能的。

留洋的1997和1998年龄段球员已经成年,经过数年留洋磨砺,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职业球员,像职业球员那样要求自己。“U-23新政给了年轻球员更多机会,但现在没必要执着于眼前,要有长远目标。”曾宇明这番话,代表了当下很多留洋球员的想法。很多人把年轻球员留洋看作“镀金”,把他们看作“出口转内销”的高价“商品”。对于这些说法,王鹏和邓宇彪等人表示,他们通过一些报道知道这种说法,但他们不会去理会,他们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把球踢好。

相比这些前辈,1999和2000年龄段的留洋球员的目标更加明确:尽全力留在国外踢球。U-18广东队的郑智铭在全运会男足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为球队打进扳平比分的关键进球,最终帮助球队2比1击败陕西队,全胜晋级。他在2011年就已留学西班牙,比吴泽玮还早一年,他们二人目前都能与当地人流利地交流。在谈及未来时,他们只想靠努力继续留在国外踢球。回国?他们斩钉截铁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