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委员郑奎城在会上提交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优先列为精准帮扶对象。
建议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离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日益增加,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亲戚家寄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
郑奎城说,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亲情教育缺位,感情荒芜;社会教育氛围稀薄,教育质量低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弱势群体地位突出;人生价值观不明确,犯罪趋势明显。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青少年刑事案件中70%属于3 人以上的团伙犯罪,而且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
对此,郑奎城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优先列为全国精准帮扶对象。各级政府、社团、民间各方力量,进行定点定人精准帮扶。根据各省实际,按地区分布,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制定精准帮扶计划,为每位需要帮扶的儿童确定年度帮扶的具体资金和办法,各所在学校或村委、社区制定帮扶的具体计划。
二、留守儿童外出父母务工所在地政府的教育部门每年划出部分专项指标,用于安排留守儿童前来就学;原籍地政府鼓励外出父母返乡就业,双向同力尽可能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政府财政和慈善机构为留守儿童群体中的残疾儿童,有病儿童制定专项救助帮扶基金,及时救治。组织医务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病预防和治疗,关爱孩子的健康。
三、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建议将0至5周岁、残疾、患病、无人监护、父母无监护能力、监护情况评估差的留守儿童,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四、由国家、省、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筹措一笔基础资金,经儿童家庭同意,将亟需帮扶对象在媒体公开发布,招募认捐对象和资金。工、青、妇、慈善等公立社团与民间爱心社团联手,发动社会各界,组织义工和志愿者参与,结对帮扶,形成文明温暖的风尚,工作成绩好的地方和单位,作为今后文明单位评选的条件之一。
五、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行动。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成立关爱组织,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管理及跟踪,对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克服自卑,培养自尊,针对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温馨氛围,让其感受爱心温暖。(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