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河流健康实现永续利用 厦门推行河长制明确六大任务

作者:殷磊 来源:厦门日报
2017-03-13 09:49:34
分享

维护河流健康实现永续利用 厦门推行河长制明确六大任务

翔安九溪流域莲溪下游河段综合治理见成效。(资料图/记者张奇辉摄)

昨日厦门市举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会上公布了《厦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厦门的河长制升级到了“2.0版本”。

河长制,简单地说,就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河段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和管理保护,并接受考核。

目标更高

相比2014年10月开始实施的“1.0版本”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再上新台阶,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提供支撑保障。

任务更细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河长制的目标任务,细化各项工作指标和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还提出了河长制办公室制度,实施的机构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责任更加明确。特别是《实施方案》提出了六大任务,为维护厦门河流健康,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链接】

《实施方案》提出六大任务

任务1

增强空间管制能力

年底划定九条溪流生态蓝线

《实施方案》要求,要落实河道水系的空间管控,细化河道水系空间规划“一张图”,保障河道水系行洪、生态空间。

到2017年底,厦门市要完成全市九条主要溪流、重要湖库水系生态保护蓝线的划定工作。

任务2

加强水资源保护

今年用水总量不超过8.63亿立方米

《实施方案》强调,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控制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

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要控制在8.6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0.8立方米以下。

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9.34亿立方米以内;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提高到0.5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0.2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7%以上。

任务3

加强水污染防治

年底完成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实施方案》提出,以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为重点,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到2017年底,限养区内拟保留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任务。

到2020年,按照生态环境容量控制生猪年出栏总量;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减量化,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

任务4

加强水环境治理

90%以上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清理。

按照要求,到2020年,全市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主要湖泊水库水质达标率总体达到60%以上;厦门湾局部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左右;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所有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居)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基本建立,70%以上行政村(居)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任务5

加强水生态修复

2020年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81公里

《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保护河滩湿地,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到2020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市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81公里,水土流失率控制在8%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33%,城市建成区20%以上区域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任务6

河道养护实现全覆盖

以“四无”为标准实现“四有”目标

河道养护长效机制是厦门在实行河长制的创新举措。它像城市的道路清扫保洁那样,安排专业队伍,对河道及沿岸实施养护。《实施方案》要求,以“四无”(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线无污水直排和无垃圾)为标准,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实现河道养护全覆盖,实现“四有”(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目标。

(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沈盛湘)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