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这次,杭州江干区采荷街道把水下机器人应用到了治水项目中。
采荷街道辖区共有贴沙河、新开河、官河、滩河、江干渠5条河道,河道总长度4316米。通过前期强势推进的河道清淤,零直排等工程后,辖区河道水质得到突破性的提升,为确保治水成效不反弹,从去年底开始,在全市率先使用无人水下航行器对河道水质、排污(水)口情况进行监管。
街道辖区主要都是老旧小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排污(水)口繁多,改造困难,如何检测水质成为了一道难题。在日常河道巡查过程中,由于受河道地形和自然条件限制,巡查人员难以对所有监管河道和排污口实行全面巡查,使巡河存在死角和盲区,这使街道在河道长效管理上存在盲点。
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100米,可控距离300米,电池续航能力180分钟,重量仅有2.6KG,配备专业声呐系统、高清摄像机、大功率照明灯和机械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传输,移动障碍物等。
机器人由水面设备部分和水下设备部分组成,两部分通过超薄防水双绞线连接。工作人员操控人为控制装置,遥控机器人可进入河道水面以下排污、排涝管道开展水下作业。对每一个点位精确定位,直观清晰地反映河道水底情况。遥控机器人从不同方位拍影像,收集数据,并形成视频资料传输至街道后台,方便街道及时掌握水下排出口出水情况、水质,为及时治污提供便利。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第一时间处理。
无人水下航行机器人配合人力巡河查漏补缺,突破徒步巡河方式的单一方式,同时提高巡河效率,能更加全方位了解河道情况,实现日常巡河不漏点、发现问题早处置、工作衔接无缝隙、河段水岸全覆盖的目标,是河长和治水团队巡河的有效补充。(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