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万山巨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3-06 18:59:51
分享

铜仁万山巨变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曾经因矿而兴,是一座建在“矿”上的城市。1950年至2001年,这里开采提炼的汞占据了全国80%的份额。2001年,因资源枯竭矿井进行政策性关闭后,曾经车水马龙的万山,一下陷入萧寂。

如今的万山通过绿色发展,结合自身的生态优势,在废弃的采矿区上演了一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戏。

2015年7月,铜仁市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拟投资20亿元,按照5A级景区标准,与夜郎谷风景区整体连片开发,突出独有的丹砂文化和历史意义,变废为宝,对现有遗址和文物进行修缮性开发利用,建造朱砂古镇,前期已经于2016年5月对外开放迎客。

在开发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一直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和量化标准,制定了最严苛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让当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表示,“环境保护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是最好的转型升级方式。”当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让万山朱砂古镇从中受益,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增收致富、实现了转型升级。

铜仁万山巨变

朱砂古镇晨景

万山吉阳旅游公司总经理刘显露表示,矿井关闭后,经过改造升级,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靓丽风景,像970公里长的地下矿道就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

“作为贵州省首条悬崖玻璃栈道和独具特色的悬崖游泳池,在原来矿区基础上借助地形优势打造的景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吸引着更多的投资者。”刘显露说,目前,他们正在不断丰富朱砂古镇的业态,到万山的游客还能看到50年代修建的前苏联专家楼,前苏联餐厅等。

黄亚萍是原贵州汞矿建筑公司职工,2001年贵州汞矿关闭后与丈夫一起外出打工,2008年,由于需要照顾孩子和父母,他们返回万山经营一家小商铺。“汞矿关闭之后,很多汞矿职工都离开了万山,曾经的辉煌热闹我一度认为已一去不复返了。”黄亚萍说,“汞矿最兴旺的时候,有3万多人,而关闭之后,天一黑大街上就没人了,农村还能听见狗叫声,可我们这里却一片死寂。”

朱砂古镇开园之后,黄亚萍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末节假日的时候,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人山人海,我这个小商铺每天毛收入最多时有1千多。”她说,“现在,朱砂古镇稍有变化,我就拍照通过微信发出去,转载最多的有上千次,原来离开汞矿的人都纷纷点赞,问我现在的万山到底发生了什么。”

铜仁万山巨变

朱砂古镇航拍玻璃栈道

万山朱砂古镇的打造给当地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当地的很多百姓不用再出门打工,就近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朱砂古镇目前有25个景点开业游览,最具吸引力的仍是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废弃矿址和一些历史遗迹。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由原贵州汞矿科学文化中心(后改为贵州汞矿办公大楼)改建而成。该大楼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910平方米,建筑面积3769.2平方米,共五层,是当时铜仁地区最气派的建筑。

铜仁万山巨变

游客站在玻璃栈道上远眺

为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汞矿工业遗产,传承团结奋进、爱国奉献的万山精神,2009年10月,万山对大楼进行改建,成立“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同时向社会免费开放。

苏联专家楼建于1956年,占地1423.8平方米,建筑面积738.1平方米,属砖木结构,主楼两层,第一层均建有0.6米高的防潮层,院内配有花园、假山景观,属典型的“三合院”式建筑,具有明显的“苏式”风格。

20世纪50年代初,为加强汞矿地质勘探工作,国家地质部和冶金部聘请苏联地质专家等到湘黔交界地现场指导,为方便苏联专家在万山工作和生活,湘黔汞矿公司精心选址设计,修建了这座集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青砖小楼。

外籍专家撤离万山后,这栋楼房先后用于贵州汞矿招待所和职工住房,现为朱砂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威灵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炼丹圣地。相传,秦汉时期,一批道人遍寻仙丹,慕名来到盛产丹砂的万山,在威灵寺架起炼丹炉,祈求从朱砂中提炼“不死之药”以进贡朝廷,满足皇帝长生不老的愿望。

千百年来,威灵寺炼就的“仙丹”没有使人长生不老,却成了方圆百里最具灵气的地方,令人神往。

对于黄亚萍来说,万山的巨变超乎她的想象,如今的生活也是她没有预料到的。她说,“当给别人介绍我是万山人时,心里面充满了喜悦,作为万山人我很骄傲。”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