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媒体团来到永定区马头溪村,准备在王家坪镇关水坪农家乐就餐,远远地就听见欢快的锣鼓声,当地老百姓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欢迎远方到来的朋友,邀请媒体朋友们品尝糖蛋,十分热情。
这家农家乐的主人是全庆庚,今年45岁。2009年,全庆庚出车祸导致股骨头坏死,成了残疾人,失去劳动能力,当时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13岁,另一个才7岁,都还在上学,妻子在王家坪镇上开了一家小缝纫店,给人缝补衣服,收入微薄。因为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全庆庚当时家庭状况相当困难,属于村里建档立卡的特困户。
开办农家乐走上致富路
2015年5月,在村里以及残联的帮扶下,全庆庚开起了农家乐,这也是王家坪镇第一家农家乐。
全庆庚说,自家的农家乐有着明显的土家族特色,客人边用餐边欣赏当地苏木绰阳戏剧团带来的精彩演出,食材都是自家种植的,平时大概每天两桌客人,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做菜,节假日生意忙的时候也会请周边村民帮工,支付工钱。开办农家乐后,全家的收入从之前一年几千块钱提高到现在一年十多万元。
“日子过得终于不再那么紧张了,今年,我打算扩大规模,在周边其它的地方再开一家农家乐。”全庆庚盘算着说。
山窝窝里的土鸡场变“金山”
在农家乐吃过午餐后,媒体团又去实地探访了马头溪村的一个养鸡专业大户,今年37岁的龚安平,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由于缺乏技术,收入不稳定,难以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他曾多次尝试换工作。
由于马头溪的乡村旅游很火,龚安平看到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对当地土鸡很感兴趣,他家附近一处农家乐有时每天销售土鸡在20只以上。龚安平从中看到了商机,在扶贫政策与帮扶干部支持引导下,他决定回乡创业,养殖原生态的土鸡。这两年,他通过自筹资金、金融小额信贷等方式,不断扩大土家养殖规模。
养鸡场刚刚起步时,龚安平碰到了不少养殖技术和销路的困难。但是在当地帮扶干部协助下,他学习了先进的养殖技术,销售渠道也不断拓宽,不断多样化,有直接买卖,有送农家乐,也搞网上销售。从一开始的到处找买家,到现在已经是供不应求。
“养鸡场目前年出栏土鸡3000只,土鸡蛋20万枚,年收入25万以上。我打算在今年扩大规模,计划出栏土鸡5000到10000只,土鸡蛋40万枚;其次,在提升品质的同时,着手改善包装,打造品牌;再次,抓好网络这个平台,让自己的原生态土鸡走向从更大的市场。”对于未来的发展,龚安平讲起来头头是道。
马头溪村支部副书记郑明华介绍,当地乡村养鸡场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不便,养鸡场建在山上,下一步需要改善交通,打通物流渠道。
52岁的刘书记在该村已任职6年,马头溪村一直致力于打造以土家文化和农耕展演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2014年,成立了粮食种植合作社,2015年,又成立了织绣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在家从事织绣工作,年底可领取分红,2015年,合作社盈余达两三万,作为合作社扩大规模的资金。今后,沿马头溪的那条路将成为脱贫致富的主战场。
小辣椒,大产业
王家坪镇适合七星椒的生长。抓住这一特色,王家坪汉子龚中建成立了张家界市龚康食品加工厂,公司专业生产以七星椒为原材料的辣椒系列产品,为农户的七星椒提供了稳定的销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该公司牵头成立了七星椒专业合作社,为百姓提供产,供,销的服务:以保护价的形势收购社员的七星椒,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确保老百姓的收入稳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基本形成了以七星椒为特色的产业化区域经济,2016年实现产量30万斤,产值1200万,2017年预计以2016年的20%-30%的速度稳步增长。
石堰坪村——“扶大贫”和“扶小贫”
2月28日下午,媒体团来到永定区另一个贫困村——石堰坪村。据该村支部书记全建国介绍,石堰坪村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182户,696个人,其中,51户,146人属于建档立卡困难户,2016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15人脱贫。2000年以前,村里交通不便,需要徒步去镇上,如今通车后,到镇上只需十几分钟。
全建国说,在脱贫致富这方面,他们主要有两种思路,“扶大贫”和“扶小贫”。“扶小贫”是指通过兜底等在政策上给予特困户支持,对于那些居住在山上,难以脱贫的农户,进行异地搬迁,由政府解决安置房的问题。“扶大贫”是指加强水、电及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提出“三个保护”,保护现有的民居吊脚楼,保护土家物质文物以及保护生态植被,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
电商脱贫——土特产淘宝店
媒体团还专门去到了一家经营土特产网店的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全子恒,是该村的年轻后生全子恒之前在上海打工时就做过淘宝,后来因为家中母亲身体不好,辞掉工作返乡照顾老人,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全子恒决定利用家乡丰富的土特产,继续经营网店。
2016年4月,全子恒的网店上架,网店主要经营葛根、腊肉等山里的土特产,制作加工的全部流程都自己来,偶尔也会请村民们帮工。
全子恒说,刚开始困难重重,因为没有快递公司,要跑很远的路去隔壁镇上投递产品,都是全子恒自己骑摩托车去,两天去送一次单。如今,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他的土特产店在网上越来越受欢迎,经常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靠网络销售土特产品,全子恒现在每月都有五六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