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 宝宝开口说话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3-01 16:09:27
分享

3月3日是第十八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 精准康复”。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听力残疾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8296万)的24.2%;多重残疾中有听力残疾的人数为776万人(57.4%);言语残疾130万人;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

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的语言康复训练课堂上,3岁的童童在人工耳蜗手术后,接受语言康复老师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在老师悉心的训练指导下,童童一声稚嫩的呼唤:“妈—妈!”让身边的家长开心不已。

据该院耳鼻喉科主任袁琨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听障患儿康复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人工耳蜗术后患儿能听得到,不一定会说,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的需要1-2年,有的更长。1-3岁是听觉及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这时期孩子的听力发育最活跃,学起来更快,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语言恢复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早期干预。

为了给听障人群提供一个完善的就医与康复平台,今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湖北省成立了首个由公立医院开设的耳聋患者术后语言康复课堂,在该院就诊的耳聋患者,可享受听力筛查、听力重建、语言康复训练等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在语言康复课堂上,语言康复训练师会对一组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从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进行干预。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语言上,家长都在聋儿语言康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光要培训患儿,还要培训家长。

袁琨表示,大多数的成人耳聋患者和老年耳聋患者,虽然在耳聋前听觉语言系统已经建立,但是听力减退不仅仅是听力下降,还伴随着情感和社会活动的限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比如在交流时需要对方重复,提高声音强度,外出依赖他人,逐渐变得不愿去交流,社会活动减少,产生孤独感,成为“家庭边缘人”,导致焦虑、抑郁、认知能力下降。针对成人语后聋的患者,语言康复老师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和心理压力。

专家提醒,除了遗传因素,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病毒、感冒、服用药物,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早产、难产、脐带绕颈、分娩外伤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听力。现在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高龄产妇冒险生子,无疑增加了先天耳聋患儿的出生率。(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