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大峁山下的春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27 08:47:46
分享

崆峒区安国镇西南方向,山大沟深。

大峁山海拔最高,山下坐落着顾家庄和碱土沟。曾经,这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耕种、行路、吃水样样不易;如今,这里通了硬化路、自来水、互联网,平淡的日子正悄然变化,庄稼人终于等到了春天。

冯万虎修房。“民成要修砖瓦房了!”

春节过后,慵懒的阳光下,一群庄稼人坐在村口碾麦场的碌碡上,正七嘴八舌着。“民成”的正名其实叫冯万虎,五十来岁,单身一个。听说,冯万虎年青时也曾娶过一个媳妇,后来因为村里条件太差,媳妇领着2岁的女娃“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走”了媳妇,看着眼前的现实,冯万虎心灰意泠,也没想着再找媳妇,而把自己的不幸归结到名字起得不好。“一只老虎才能算上王,老虎多了连捉老鼠的猫都不如。”冯万虎总是唠叨。之后,“冯天霸之家”被他用粉笔斜歪地划上破烂的家门。

平时,冯万虎在村里靠打临工挣钱,干一天农活随便要个十块、二十。“只要能吃一顿饱饭。”冯万虎要求不高。

后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了,冯万虎享受到了国家低保政策。“民成,今后要好好过日子”村社干部拍着冯万虎的肩膀说。“一定一定。”第二日,冯万虎便进山扛回来几根椽,把年久失修的房子修缮了一番,又用存钱买了电视机。

2017年春节过后,冯万虎的好事又来了,他又被列为危旧房改造对象。听到住了四十年的老屋要被废弃,冯万虎眼角有些湿润。

近几日,冯万虎特别有干劲,跟着拉砖的三轮车,仔细查看每个装车砖块有没有破损。“等房了修好了我还要再娶个媳妇,结婚的时候你得给我帮忙。”冯万虎跟在三轮车后面逢人便说。

“咚……咚……”不远处,三轮车艰难爬坡。

“春天里那个百花鲜,我和那妹妹啊把手牵……”后面,冯万虎脖子一挺,一首《大花轿》吼了出来。

余老汉接网。新春,大峁山下。

60多岁的余俊福老汉面庞黝黑。此刻,他正站在自家的屋檐下,伸长脖子看着电信杆上工作人员给他家“接网”。

“网络能干啥?”起初,余老汉梗着脖子反对接网,“看了一辈子电视都没掏钱,接个网络看电视每月还要出七十块!”

“接了网打视频电话免费,能购物,还有致富信息…..”余老汉儿子摆出一大堆理由。余老汉决定去已接入网络的张小军家弄个“究竟”。

看着电视机画面清晰、音质良好,正播放着的电视剧《于成龙》,余老汉喜出望外。 “有秦腔频道,特别适合你;而且手机还能上网,种植养殖不懂的可以去网上查,划算着哩。”张小军划拉着新买入的手机。

接入网络的当晚,余老汉看了两本秦腔戏,熬了个两眼通红。“活了大半辈子,老了老了还赶上了好日子。”余俊福老汉了咧着嘴嘿嘿地笑道。

忆起往事,余老汉满眼心酸。那时村里没有像样的进村路,夏天一场雨,河道高低起伏,人们肩扛自行车,沿河走上两里路自行车才能派上用场;冬天一上冻,河水一结冰,车进不来、人出不去。

秦腔声中,思绪把余老汉拉回了现实。

屋内,电视热播,余老汉正和女儿视频聊天:“好着哩,前几天刚把网通了,村里又要修小康屋…..”

窗外,细嫩的柳枝在阳光下“沙沙”摇曳,不远处,大峁山如黛苍茫。

看来,春天已经来了。众乡邻议事

“真的要修小康屋了!”余老汉和女儿聊得话变成了现实。

“往回走,开会商量修建小康屋的事。”不知是谁在微信群里喊了一嗓子。为了联系方便,有人专门建立了“顾家庄微信群”。

开会当天,新任的队长张正升搬来几张桌子、几个凳子,在人们焦急的眼神中,村上领导一一坐定。

“把大家伙召集来商量一下小康屋修哪里好?”村支部书记徐军首先发言。

“这次修建小康屋,推了谁家房、占了谁家地,希望大家不要计较,确定完了还要签字。”张正升补充着。

“从村中间过”“往峁顶上修”……大家各执一词。

“要修就在七亩地、四亩硷里修。水往低处流,人往平处去,怎么能修那么高。”胶着的时候,人群里冒出一句话。“就是,村里的窑洞是祖辈用䦆头挖的,毁了多可惜了。”另一人附和,大家纷纷点头。

最后,38户人家地把名字整齐地签到“门身底——碾麦场——槽槽地”这一栏,有几户人家专程从城里赶了回来,也准备修上一处。但是,五户人家的院子和一户人家的苹果园必须拆,其中就有张小军家,他一院房子修成没几年。“能为顾家庄人办好事,拆!我同意。”张小军拍着胸脯说。苹果园那户还不能确定,回去要和家人商量,完了再给话。

“叮铃……”第二天,张正升电话响了。

“我家苹果园能修……”话筒里传来了一声。

“那就好,那就好啊!”张正升挥舞着双手。

正月廿四,天空飘起了久违的雪花,大峁山茫茫一片。

村口的硬化路上,两人并排而行。

“这雪一下,小康屋什么时候动工?”

“只要下一场透雪,明天就是个美好的春天……”

雪地里留下两行脚印,在朦胧的暮色中伸向了远方。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