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共享单车攻占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在最近,一种新的租车模式——“共享汽车”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只需要一个APP,通过手机注册,上传驾照和身份信息,通过审核之后,交付一定的押金就可以驾驶网点内的一辆“共享汽车”了。不仅能够随开随走,到地儿停车,还省去了养车的花费和麻烦。
对于打车不方便或者有限号政策的城市来说,“共享汽车”似乎成为不错的选择。
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副总编辑王健却认为,自己并不会使用“共享汽车”。就“TOGO途歌”而言,注册时要交1500元的押金,在行驶过程中,闯红灯、乱停车都会从这部分钱里扣除,1500的押金有些多了。相较而言,打出租车更方便一点。
出门打出租还是驾驶“共享汽车”,哪个更方便,更实惠?2月19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在北京街头实地体验了一番。从动物园到复兴门,同样的路线,“共享汽车”花费比出租车略微便宜。不过记者也坦言,“共享汽车”缺点也很明显,车辆较少、供不应求,取车、停车不太方便。
资深媒体人张春蔚对花费便宜并不买账,她介绍,目前共享汽车正处于推广期,价格优惠只是在提供了10元优惠券的基础上,推广期一过,10元必定会加上去,到时候,价格肯定要超出普通网约车或出租车。
抛开价格不谈,王健不使用“共享汽车”的原因还有一点,在驾驶共享汽车的过程中,出现剐蹭或其他事故,责任究竟在谁难以认定,这一点让他觉得风险过大。
央视主持人董倩也表示,开车过程中,一些非实质性的擦碰、损耗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下一个用户身上,这里面的责任认定也很难。
此外,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会不会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也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王健表示 “共享汽车”停放量过少,必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投放过多,对道路交通也会有很大影响。此外,增加的“共享汽车”在哪儿停车也是今后必须考虑的问题。
张春蔚就此分析,“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并不会走太远。而资本之所以投入“共享汽车”,一是对于车商而言,赢得的是车身广告,对于资本而言,在这个市场里,不管大家接不接受,都不会赔到哪儿去。所以,这种汽车的“共享”更多的是互联网的噱头和资本讲的故事,甚至是汽车厂商的一道广告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