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获批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16 18:47:47
分享

2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据悉,2016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随后,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整体获批。近期,武汉、泉州、成都等多个城市也正式通过专家组审批,成为第二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作为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成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在集成电路、航空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人才支持。此外,成都的国防军工有着雄厚的基础,人才丰富,为“军转民”、“民参军”提供了强大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批复中,要求成都市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为突破,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国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表示,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成都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成都布局,并将相关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分三年推进试点示范

围绕国家“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到2019年,成都将推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将成都打造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试点示范从2017年到2019年分三年推进,每年度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四个方面都有具体细化目标。

计划到2019年,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大通道率先突破,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投入水平大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在全国形成率先示范效应。

其中,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精密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完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并在行业逐步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广泛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成为“互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先进清洁、低碳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广泛应用,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力争2017年末成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

为了顺利实现试点示范工作目标,成都明确了2017年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今年,成都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智能制造引领行动、质量品牌建设行动、企业能力提升行动、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等五大行动。重点推进“3+N”工业布局体系在各园区规划落地,特别是要抓紧推进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衔接,实现“三规合一”。

实施工业互联网基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绿色制造推进工程。加快成都工业云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和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力争2017年末,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5%。

实施制造业质量标准化、制造业品牌建设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支持拉法基亚太技术研发中心、中建材西南服务中心等的引进建设,建设一批国际、国家和区域性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2017年末,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

实施企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小巨人、成长型、拟上规”,力争产生一批细分领域的世界级“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企业主导机制,科研机构和政府提供支持辅助。开展3D打印、石墨烯等行业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持建立共性技术实验室,以点带面提升全行业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开展企业服务型制造试点,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和工业特色示范小镇建设。

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今年,成都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推进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同时,成都还将支持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力争进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行列。全面落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组建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加快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和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天府新区、青羊区等区(市)县开展技术、产品、装备、模式等方面的军民融合创新试点,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园建设和军民供需对接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大力实施“蓉欧+”战略,推进“蓉欧+”陆港产业园建设,引进欧洲端及蓉欧快铁沿线国家地区优势产业和技术研发企业,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中韩、中德、中法、新川、中古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探索成德绵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推进成阿、成甘、成凉等飞地合作园区建设,在国际产能合作、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成都还将围绕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建设和三大创新试点,在人才引进提升、土地供应保障、市场体系建设、金融服务支持、信息技术支撑、企业培育扶持、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抓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构建务实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成都今年不仅将重点运行好菁蓉创富基金,还将设立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不低于120亿元,用于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军民融合、轨道交通等产业发展。同时,今年成都还计划设立轨道交通投资基金,设立并运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和工业园区产业基金。通过基金运行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金融资本力量支持成都工业发展。(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