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正佳 毕玮琳
《下井探玉送支持》《张秀英家杀年猪》《一条路两个人十三年》《“妈妈”味的饺子》……一篇篇散发清新气息的报道、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照片、一段段真切温暖的视频,是吉林日报新闻工作者献给全省人民的一份新春特别贺礼。
又是一年春好处。鸡年新春来临之际,按照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从一月中旬开始,本报记者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路途。行走白山松水之间,深入厂矿社区、车站机场、田间地头,用脚去丈量,用笔去记录,用心去感悟,走进基层、走进一线,在寒冬腊月感受春的律动,描摹时代底色。
好一幅春之画卷!在矿井,在巡线路上,在边防哨所,在贫困山村,在城市社区,记者们蹲点采访,采写了60余篇带着体温的报道,以及100多篇新媒体报道和上百幅图片,彩练客户端的报道更是精彩纷呈。人们从中感受到了吉林全面振兴的新成就、新气象,看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更看到了播种未来的责任。
沐浴春天的暖意
这暖意,是照耀在洪水灾区的暖阳,是采摘园乡亲们致富的甜蜜,是各级干部群众拼搏奋进的身影,是阖家团圆时的融融亲情和新年的祝福。春天的暖意,是记者们在走基层时最切身的感受。
腊月二十八,本报总编辑陈耀辉带领记者跟随吉林市、磐石市和吉林银行吉林市分行的领导,一起深入到磐石市富太镇的省三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磐龙玉矿),下到小红石砬子矿110米深的西风井370中段踏察了1个小时,详看井下的墨玉石矿面。《下井探玉送支持》便真实再现了吉林市和磐石市、吉林银行吉林市分行领导共同为三河矿业出主意、送服务、办实事的场景。
正月初五,在龙井市白金乡白金村,记者发现,曾经的安置点村部活动室里凝聚着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力量。和当初一样,这里依旧挤满了人。不同的是,屋里的人们不再愁容满面,朝鲜族的阿妈妮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聚在一起共吃团圆饭。村民杨仁守和鲁能俊齐心协力合作,现场为大家制作了打糕。他们说,做打糕和去年抗洪一样,需要齐心合力,同时打糕的味道甜甜糯糯的,也代表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甜美。
“公司发件忙,估计得到腊月二十五六才能回家,就盼着过年回家一家人团圆啦!”长春市的快递员陈国对记者说。公司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家在外地的他工作半年来只回去过两次,夫妻俩聚少离多,但供孩子们上学、培养她们成才,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初六,在前郭妙音寺村,村党支书李长山对新的一年发展充满信心——合作社的收入将更上一层楼。
临近春节,是很多记者最忙碌的日子,各种新闻报道陡然增多,几乎满负荷工作。但这些并未挡住他们走基层的脚步,他们把这段“新春走基层”的采访作为“抓活鱼”的最佳期,锻炼自己的难得机遇,行走在基层,深入到一线。
感受春天的激情
在万家团聚的日子里,有很多人依旧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他们是科研人员、边防官兵,是电力工人、环卫工人,是我们身边无数个你我他。这一切,都让记者们感受到春天里的激情,也激励记者们努力“三贴近”,发扬走、转、改精神,用责任与担当拥抱这份激情。
进入寒假,很多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已休息,但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的老师们依旧忙碌着。腊月二十五,冬雪与降温相约而至,在研究院的分析测试中心,王恩鹏老师和记者开了个玩笑:“科研人员早就习惯加班了,就算在家也会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这种工作状态一旦形成了,还很难停下来呢。”副院长吴巍的一句话更是干脆,“科研没有节假日”。他说:“省人参科学研究院自2008年成立至今,已经承担了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研发了多项人参相关产品。这些成果离不开每名科研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他们在每一个节假日里的奉献。”
多年来,驻守在鸭绿江畔的临江边防大队四道沟长川执勤点边防官兵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临近除夕,“拥军妈妈”王燕带领六七位志愿者拎着面粉、蔬菜和肉馅来到执勤点,专门为官兵们包饺子,送上节日的祝福。
执勤点的官兵中有刚入伍的新兵,也有入伍多年的老班长,看到几位新战士还不会包饺子,兵妈妈们就手把手地教。“真香呀!每次吃到兵妈妈们包的饺子,就跟家里一样,真是妈妈的味道,心里热乎乎的。”服役12年的班长吴鹏飞吃着饺子高兴地说。
风雪中两个消瘦的背影,一个挥舞着扫帚,一扫帚挨着一扫帚地扫着,一个把垃圾收进袋子再倒进路边的垃圾箱里。这是走基层记者在山城通化看到的一幕。这是一对年过六旬的清洁工夫妻,自2004年开始,夫妻俩就互为“帮手”,负责新岭路的清扫工作,一干就是13年。
随着部队从优待警政策的日益完善,单位每年都会优先考虑常年两地分居的官兵,尽可能地统筹安排他们回家过年。山东籍集安民警刁秀昌当兵13年,却仅回家过年两趟,即便是今年回家过春节,仍是正月初五才走。即便如此,这次回家他也是所长黑着脸硬逼走的。
拥抱春天的希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春天,人们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必将在秋天品尝丰收的甘甜。记者们在各地到处都感受到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节日期间,记者走访我省杂粮杂豆主产区乾安县,发现这里虽然实体店大多已关门闭店,但线上销售仍然火爆。
走进辉南县朝阳镇、长岭县大兴镇大兴村、前郭县查干花镇五井子村……记者看到,天还是那天,地还是那地,人还是那人,得益于脱贫攻坚,老百姓的精神头大变样。
新春新变化,对于辉南县朝阳镇部分贫困村的老百姓来说,这个年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一项项紧贴民意的扶贫帮困举措。朝阳镇总人口13.5万人,其中有555户贫困户,1000名贫困人口。为了帮助贫困村走出困境,给贫困村民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各级扶贫包保干部因地制宜探索脱贫之道,精心谋划帮扶措施,全力以赴推进扶贫工作进度。马家岭村57岁的赵文清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村的小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进城很不方便,经济也始终发展不起来,修路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现在,站在自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看着村里的新面貌,“心里甭提多敞亮了。”
俗话说,“年猪叫,年快到”。按说过年杀头猪在农村并不稀奇,但在省级贫困村长岭县大兴镇大兴村,对于贫困户张秀英家来说,却算是新鲜事。因为丈夫患重度癫痫,她家已经5年没杀过猪了,女儿也因此辍学。2016年,村党支书张立忠带领村民搞起了订单农业,张秀英也依托庭院经济养驴、养鸡,一年挣了3万元,提前摘掉了“贫困帽”,辍学的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行进在春天里,记者更清晰地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所在。在现场,才能心怀感动;在基层,才能心系群众;在基层,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在一线,才能感恩人民。
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舍下刚满周岁的女儿,凌晨4点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就去采访一对环卫工老夫妻。她说:“走基层是我和环卫工人交往的方式,别人眼中的苦我也甘之如饴。”
正月初五,记者来到去年夏天遭受到严重水灾的龙井市白金乡。假期尚未结束,但乡领导们已在黄牛养殖基地开始忙碌了。乡党委书记姜哲荣说,房屋重建了,项目也要及时跟上,这样受灾的村民才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引进的黄牛养殖项目,打算通过委托养牛、分红等形式,增加村民、村集体的收入。
龙井灾区群众希望能早点致富奔小康;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村民依托村里引来人参猪养殖项目,年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9000元;征地动迁后,长春市幸福乡八一村村民王跃洁希望趁年轻打工多增加些收入……
从白金乡到龙井市要几经周折,听说记者还要回去赶稿,热情好客的朝鲜族汉子争抢着要骑摩托把记者送到龙井市,再乘高铁。在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蹲点采访时,村主任王金岐特意从柜子里搬出了新被褥,尽管暖气已经烧得很暖和,但他仍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担心记者冻着。
“新春走基层”,这样接地气的采访,让记者们收获满满。在第一线触摸到了吉林省发展的脉络,对行进中的吉林有了最新的感知,加深了新闻工作者与基层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
坚持“三贴近”、“新春走基层”,记者永远在路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