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维稳改革见成效:大平台化解小纠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10 10:51:38
分享

“楼上的,没看见底下在晒衣服,你就不能用洗衣机甩干再晒?”“我这衣服都是手洗的,你让我怎么甩?谁让你房子买在下面?”

……

俗话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是我国自古以来以地为缘而形成的最基础社会关系。可邻里间一旦出现矛盾,剑拔弩张的关系难免会让牵扯其中的人幸福感有所下降,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小事变大事。2016年以来,蚌埠市蚌山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构建综治工作三级平台,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将小纠纷解决在基层,共建社会睦邻大家庭。

平台 有求必应

家中有小孩,每天洗洗晒晒是难免的事,这天下午,红叶山庄的刘女士刚把洗好的衣服晒出去,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楼下的邻居。

刘女士说,当时邻居张阿姨语气特别恶劣,一上来就质问她晒衣服前为何不看看楼下有没有晾衣服,为何不懂得把衣服在屋里阴干了再往窗户外边晒。这让她原本对晒衣服前没顾得上瞄一眼楼下有没有晾晒的“不好意思”顿时荡然无存,于是,本可以几句话解决的问题,因两人激烈的情绪和言语上的冲突变得无法调和。

无奈之下,张阿姨到宏业村街道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寻求帮助。社区接案后,立即与刘女士联系,几次上门,调解员从情、理不同角度沟通,刘女士从比较抵触逐渐转变为理解,张阿姨也在同调解员的交流中“换位思考”……最终在社区调解员的多次调解下,楼上和楼下握手言和。

“邻里之间一般都是小矛盾,但如果粗暴解决,随时可能激化成大问题。”蚌山区宏业村街道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工作人员许赵雪告诉记者,综治维稳在社区涉及最多的就是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一些“小问题”,不过民生无小事,重在调解。

去年9月,蚌山区在乡(街)、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基础上,建立区级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形成“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平台分流、一个平台反馈、一个平台考核,分级处置,统筹协调”的治理新模式,全方位打造区、乡(街)、村(社区)三级综治平台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区级工作平台为枢纽、乡(街)工作中心为支撑、村(社区)工作站为基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三级联动平台,让各级社会矛盾化解、遏制在萌芽阶段。

数据 资源共享

1月17日,蚌山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办事大厅,LED大屏正在滚动显示辖区各主要街区的实施情况。延安路与胜利路的十字路口,几个等红灯的年轻人正在笑着聊天……“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对接公安视频的实时监控系统,依托网格化管理,我们辖区83平方公里内,基本上都可以实时跟踪到动态画面。”蚌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陈华告诉记者,如果突发群体性事件,指挥调度平台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动态分级预警,编辑案发时间、地点、实时情况等内容,并通过平台,向相关部门或涉事(案)地区群发智能短信,进行案件交办、上报。

通过“互联网+视频监控”、“互联网+舆情”等大数据系统,蚌山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全力推行综治信息“9+X”系统、综治视联网等公共管理应用平台建设,截至去年11月,蚌山区6个乡街、19个社区、20个村,18.7万人各类信息全部录入完毕,分散的各类基础信息和社情民意被纳入网格。

大数据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应急、舆情等多项资源,蚌山区建立了“横向协调扁平化、上下联动一体化”的工作新机制,对实有人口、特殊人群、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综治9大主体模块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管控。

联动 协调处置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期,价值多元、诉求多样、矛盾多发,伴随着经济发展,对社会综治维稳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蚌山区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整合现有社会治理力量,建立了社会舆情等11个相应的专项协调小组。针对区直部门和乡(街)、村(社区)报送的信息,指挥调度平台迅速查阅,分析研判,视紧急程度,做好指挥调度、分流处置。

截至去年12月,通过大数据整合和信息化支撑,以及11个相应的专项协调小组,该区共解决了维稳信访纠纷394件,破获扒窃、赌博等案件19件,攻克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1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按照“大接访、大化解”总体工作思路,蚌山区6个乡、街和16个相关部门开通了网上信访系统,信访事项办结率、息诉息访率、群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加快建设“平安蚌山”,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积极打造“智慧城区”……蚌山区不断提升现代综治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市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马晨光)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