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改革出新招:“商量”对话破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10 10:51:38
分享

“轮胎瘪了,车窗玻璃也破了,不光影响居民出行,也影响小区美观。我们楼下就有一辆车,停了很长时间没有问津,就得要清理。”

“我的车子停放之前,是向物业交过停车费的,既然交过费,我停什么样的车,与其他人无关。”

……

上月,蚌埠市蚌山区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会议室,一场治理小区僵尸车的民主协商议事活动在这里进行。停放僵尸车的车主与反对的居民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记者直击了这场“论战”的全过程。

小区僵尸车是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协商委员会前期意见采集中居民反映的问题,也是社区长期存在难以根治的“顽疾”。僵尸车“鸠占鹊巢”,不仅居民不方便,还有碍观瞻,影响创城,居民反映强烈。社区通过协商议事平台,把居民代表、僵尸车主、物业公司、专业人士及利益相关方召集在一起,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难题。协商会上,既有僵尸车车主和居民之间唇枪舌剑、观点“交锋”,也有小区物业和交警、行政执法等执法部门的现场回应,还有律师的现场“说法”。围绕小区停放僵尸车“到底该不该清理?合不合理?合不合法?”展开讨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与会各方就小区僵尸车的治理达成共识。原本持反对意见的车主,也转变了态度,表示尽快把无用的僵尸车挪走,不给小区添麻烦。

如今,遇到事情,摊上问题,拿上“桌面”进行民主协商,在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已形成惯例,成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去年3月,蚌山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社区协商示范点。为做好此项工作,该区选择有基础、条件好的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和天桥街道喻义社巷社区作为首批社区协商试点,经过将近一年的试点,蚌山区为居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民主协商平台,特别是形成的“点事、定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六事工作机制,成为推进社区协商工作的特色和品牌,这一社会治理的改革举措,受到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

社区协商

有事好商量 群策群力解难题

曲折的回廊,与水塘中央一座飞檐翘角的凉亭相连,红叶山庄小区内的这个园林小品不仅是点缀小区的一道景致,如今还多了一项重要的功能——每周四下午,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协商委员会相关成员会到这里收集民意。由此,便有了个诗意的名称——“红叶亭话”。 “我们那个单元,有几户居民把杂物都堆在楼道里面,出行非常不方便。”“电动车的电瓶一下子让人家给偷走了,想查那个摄像头,结果摄像头坏了。”……大到社区内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小到居民家中的琐碎事,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居民们都可以提出来。而社区协商委员会的成员则在“亭话”时间,记录下居民的心声,之后经过梳理,形成一条条反映给社区“两委”的协商议题。

去年3月,社区协商试点工作启动后,蚌山区本着方便、简捷、易操作、可持续、能推广的原则,精心制订试点方案,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和乡、街道及社区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推进中,蚌山区注重宣传引导,建立议事场所,拟制协商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为协商活动依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区还引智借力,从安徽财经大学、市委党校等学校单位聘请4名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提供政策咨询。蚌山区政协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成立了基层协商民主课题组,深入部分社区调研,分析开展城乡社区协商的有利条件与现实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并专门召开会议,向社区协商工作建言献策。协助党委、政府推进协商民主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

为实现依法、有序、平等协商,体现协商主体的广泛多元,蚌山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区协商“7+X”主体构成。“X”,是指利益相关方。“7”,是指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中七类成员,即社区“两委” (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专业社工(社会组织)成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代表和专业人士(提供经济、建筑、法律等专业技术、咨询的人士)。通过明晰社区协商基本原则、协商形式、协商主体和协商程序,解决了“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的三个关键环节,同时,在探索中形成了“百姓点事、两委定事、居民议事、与会决事、多元办事、公众评事”的社区协商“六事”工作机制。

作为试点之一的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为方便百姓点事,广收议题,依托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建立“红叶亭话”、“湖景廊议”、“观湖广场”等品牌式协商平台,不仅如此,还通过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社区信息平台、居民QQ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把各方反映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社区协商委员会主任冯蓓冯蓓介绍,对于收集上来的议题,社区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筛选、审定,按照依法依规、民主讨论、公开表决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平等协商、民主决策,所有协商经协商主体人员同意后,形成最终协商结果。目前,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基本实现了日常事件“一月一议”制度化,同时也能够“急事急议”、“随事随议”。

商以求同

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依靠群众定位工作方向,通过对话化解矛盾分歧。

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通过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民主协商新路子,有效实现了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社区协商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果得到初步显现,社区协商逐步成为群众点赞的“民心工程”。

去年,经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确定,治理小区景观水塘水体污染由居民提出后作为协商议题。社区协商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坐到一张桌子旁,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措施。经过协商,治理水体污染最终达成共识。 社区党委拿出“为民服务资金”,通过招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清污,社区与物业公司签订长期维护协议。

随后,整治毁绿种菜、维修安装安全摄像头等相继被列为议题,并一一得到协商解决。就这样,一件件困扰居民多日麻烦事,通过社区协商顺利解决了。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协商委员会主任冯蓓告诉记者,只要本着有事早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原则,就能把社区的事情做好、做实。

当然,“协商”并不代表一定“成事”,另一试点社区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就遇到了“议而不能决”的问题。去年该社区就“爱老助老”议题开展协商时,对于居民代表提出的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爱的建议,社区当即表示尽快落实,但对于居民提出的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等问题,由于受场地和经费局限,暂时还不能解决。喻义巷社区协商委员会主任徐晓燕告诉记者,尽管没有解决大家提出的所有问题,但通过协商,让居民了解了情况,大家还是满意的。在协商过程中,不是以牺牲某一方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另一方利益,而是通过协商达成广泛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即使暂时不能“协以成事”,但是可以做到“商以求同”。

社区协商这一形式,由百姓“点题”到社区主导共同“解题”,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派发式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让更多居民获得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居民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得到激发。冯蓓说,通过社区协商议事会这个平台,一件件协商案例得到落实,居民更愿意参与到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环境保护、公共秩序维护等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居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在共建共享中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回归自治本位

期待从“盆景”变为“风景”

社区协商的根本,在于体现和落实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和制度化要求。蚌山区试点社区在处理社区事务中,以协商议事来凝聚共识,社区群众广泛真切地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让社区回归法律规定的自治本位。

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 而群众的智慧则不竭的。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期,价值多元、诉求多样、矛盾多发,作为社会治理、社会建设重要内容的社区协商工作的开展,为我们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探索了有效的途径。

蚌山区委书记高尚表示,基层协商民主的核心是民事、民议、民决,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的事,由老百姓自己商量着办。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政治引领、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本着当家不作主、帮办不包办的指导思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人民群众广泛、深入、持续参与到社区协商之中,在参与之中体现出群众的主体地位。

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急议,无事不议。现在蚌山区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基层群众、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让群众和相关利益方成为商量议事的主角,增强了居民的公共精神和民主意识。

蚌山区社区协商试点作为社会治理重大改革创新举措探索出了“可操作、可运行”的蚌山模式,不仅如此,蚌山区还在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区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平等参与和民主集中相结合、社区自治与多元共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在全区城乡推广社区协商工作,真正将“盆景”变成“风景”,让社区民主协商之“花”绽放,使协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主渠道。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马晨光)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