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湾通报大陆出口工业品不合格案例 玩具类儿童用品占比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05 16:45:38
分享

2016年,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司通报了8批共93起不合格案例,通报案例数同比下降了39.22%,目前已经完成调查89起,占总数的95.70%。根据可追溯通报案例调查结果,在已确定产地的76起案例中,广东省、浙江省和天津市占全部可追溯通报的66.67%。

从产品类别分析,玩具类儿童用品占比显著。在今年的通报案例中,玩具类儿童用品类以63起位居第一,占全部通报的67.74%,相比2015年,玩具类儿童用品在全部通报中的占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占比上升了31.79%。轻纺类、机电类及化矿类等产品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轻纺类产品下降幅度最大达76%。增塑剂超标仍是玩具类产品被通报的第一风险,占玩具总通报数的76.19%。

玩具类儿童用品通报不合格原因应引起关注。一是玩具类儿童用品通报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塑胶玩具和童车上。这两类产品占儿童用品类通报数的比例最大,且趋于增大,分别为2014年72.6%,2015年77.8%和2016年89.7%。二是通报不合格原因集中在增塑剂超标和甲酰胺超标上。这两类不合格原因占比最大,分别为2014年83.8%,2015年85.7%和2016年89.7%。究其原因,第一,台湾地区对甲酰胺残留量的要求不断地调整,限量从2ppm放宽到200ppm,逐渐与国际接轨,然而在台湾地区放宽限量要求后大陆仍有12批不合格被通报,为此,甲酰胺残留超标问题需引起注意。第二,各国家地区纷纷修订甲酰胺要求,而大陆地区对儿童用品中甲酰胺限量目前没有要求,须尽快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应对出口企业加强相关技术壁垒应对指导。第三,为减少受标准修订和信息不畅通影响,需要求台湾地区相关管理机构对进口商进行相关标准培训,或是公示相关标准更改信息以及扩宽标准获取渠道。也便于检验检疫机构对生产企业进行正确引导。此外,针对高居不下的增塑剂问题,主要由于两岸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再者随着法检目录调整影响,儿童用品类商品全部调出法检目录,检验检疫机构不再对相关产品进行出口前把关,产品质量主要依靠企业并通过市场进行调整,通报较多的增塑剂问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进行市场竞汰消化,增塑剂风险短期内难以规避。

检验检疫部门将持续关注并推进对台商品质量监测提升工作。一是充分运用风险监测手段加强对台湾地区输入大陆地区不合格商品的调查与通报工作,实现两岸双向的质量保障。二是立足新筹建的两岸工业品不合格通报案例数据系统优化出口台湾工业品通报调查工作程序,提升台湾不合格通报案例调查信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价值与空间。三是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调查执行流程,统一规范相应的执行环节、责罚规则、职责分配、时限要求等,全面提高此项工作的时效性。四是关注台湾地区新增检测标准及其两岸差异对比,一方面积极研究并推进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性,尤其是国际标准有要求而我国标准却处于空白的项目,让出口企业能够更好地把关产品质量,保证国际贸易的顺畅;另一方面对企业做好新标准法规的跟进与宣贯工作,强化企业自身的质量责任意识与质量管理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