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抓实治安防控体系织牢公共安全网

作者:周斌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017-01-16 20:59:21

相关新闻: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1)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奠基石。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认真贯彻武汉会议、大连会议、南昌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公共安全网基本框架,对防控好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考虑和谋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讲话中要求,要在继续抓好体系完善、提升整体效能的同时,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

细化实化促精准防控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公共安全风险增多,防范化解管控难度大。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当下的发展形势,把公共安全工作做细做实成为必然选择。

1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把公共安全工作做细做实,首先要分类细化风险排查管控标准规范。不同公共安全风险具有不同特点,排查管控标准规范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细化、实化,促进精准防控。

近年来,我国民航、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快速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北京地铁单日最高客流超1200万人次,北京至天津、北京至石家庄、武汉至黄冈、武汉至咸宁等城际铁路四通八达。在封闭、狭小和人员高度密集的环境下,如何有效防范安全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针对这一情况,湖北等地严密巡控网、完善安防网、夯实内保网、做强科技网,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安保工作新模式,提高对各类风险隐患识别、预警、处置能力。会议提出,要学习借鉴湖北等地的经验。

实际上,为增强防控工作实效,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开展了积极探索实践,针对枪支、爆炸、剧毒、放射性等不同类型的危险物品,针对机场、车站、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的重点部位,分门别类制定监测预警、基础管控、巡逻防控、应急处置工作规范。

浙江宁波是华东地区重化工基地,平均每天有超过2500余辆次满载着危化品的大货车行驶在路上。为此,宁波首创危化品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对车辆充装信息、车辆行驶状态、驾驶员以及车辆状况全方位24小时实时监控,全程可视化、透明化、可控化。

非法枪爆物品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公安机关持续深化“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各地实行严格管制,探索建立枪、爆“身份编码”以及跨部门大情报平台,把所有涉枪涉爆领域和环节衔接起来,形成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的综合治理体系。目前,涉枪涉爆犯罪已大幅下降。

此外,对于涉暴恐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风险人员,各地做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河北、江西等地建立“以奖代补”、“有奖监护”机制,由综治牵头组织、部门协同配合、财政全额保障、乡村监督管理、家庭主动参与,有效破解“武疯子”无法管、无人管、无钱管等难题。

人机结合增强实效性

一名重点人乘火车抵达南京站,此信息立即被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捕获,一张严密盯控的数据天网随即展开。查看音视频、关系人、吃住行销轨迹……该重点人在大数据中心系统中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直至红色警报。去年9月4日,G20峰会开幕当天,江苏警方对该男子实施抓捕。

现代社会,风险防控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不法分子始终在寻找、利用防控工作中的漏洞。

此次会议提出,政法机关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手段,及时堵塞漏洞。

近年来,各级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公共安全难题,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极大地提高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恐怖袭击是对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发现不了、发现不及时,是暴恐犯罪最大的隐患。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运用语音、人脸识别,危化品非接触式侦测等技术,提高涉恐识别、预警能力,努力做到“发现得了、研判得准、控制得住”。

丰城发电厂坍塌事故、深圳滑坡事故、天津爆炸事故、上海踩踏事故……当前,公共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每一次都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踩踏事故后,上海吸取教训,研发“人流聚集安全风险监测系统”,覆盖外滩、新天地等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置措施。

广西柳城系列爆炸案给公共安全敲响警钟,也让人们意识到,寄递、物流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的同时,逐渐成为影响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江西赣州、江苏南通、浙江桐乡等地严格落实实名寄递、开箱验视、X光机安检“三个100%”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智能化安保大显神威,确保了大型国际活动大事没出、小事也没出。

对下一步工作,会议明确,关键要加强人机结合,深入研究暴恐案件、个人极端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演变规律,及时将其特征点植入数据研判模型和基础管控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完善,确保把防控焦点对准高风险的人和事,增强防控工作精准性、实效性。

落实责任拧紧安全阀

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实行武装巡逻、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依法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

公共安全工作能否做细做实,关键在于风险防控责任能否落实。会议提出,要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契机,建立全覆盖、可倒查的责任体系,从基础排查、安全检查、街面盘查到情报研判、实战指挥、应急处置,对每个单位、岗位、环节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兑现奖惩,真正把每道安全阀拧紧。

维护公共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推动公共交通和物流寄递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电信、银行等部门源头防控网络犯罪的责任,奖励举报暴恐犯罪线索……江苏、辽宁、新疆等地通过落实责任,创立公共安全多方参与机制。

为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管控,去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消防检查专项行动,集中曝光一百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督促整改。今年,公安机关将继续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强化大客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不能出一点纰漏。惟有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方能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法制网北京1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