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1月15日在南昌举行。在开幕大会上,省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左和平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大会上做以《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江西教育科学大有可为》为题做了口头发言。
政协委员在江西省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发言。(摄影:王健)
左和平委员指出,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要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将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无论是壮大新动能,还是发展新经济,都离不开创新发展,离不开教育和科技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左和平委员对教育科技与发展新经济的关系做了阐述:
教育科技是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原生动力
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离不开创新创业这股强大力量,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和科技是活力源泉。因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离不开人才作支撑,人才离不开教育培养,特别是发展新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才能得以繁荣。
教育科技是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助推引擎
企业因技术革新而加快发展,产业因技术突破而焕发新生命,地区经济因科学技术进步而日益繁荣。江西省正在日益壮大的LED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当前,江西省正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在这过程中,都离不开科技引领和技术进步。
教育科技是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保障。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关键是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时必须培育造就大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人才队伍,研发大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科研成果,这些都离不可教育科技的独特作用。
左和平委员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科技的作用,才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为此,左和平委员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更加紧密地参与国家和江西省发展战略实施。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赣江新区等国家级战略,策应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制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家和江西省发展战略对接技术路线图,依托赣江新区国家级开放型体制,打破固有行政体制机制障碍,引导高校将资源、力量、人才聚焦赣江新区建设,在赣江新区建立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三方合作新模式,充分释放新区发展势能。
二是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与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对接合作机制。根据各高校科研院所特色优势,建立院校与产业相互关联的精准对接机制,重点对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汽车、航空等江西省优势产业,设立产业研究基金,使高校科研院所聚精会神服务所对接的产业研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助推各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建议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或工作小组,建立产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机制,适时向高校发布江西产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报告;高校则依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倾向性培养人才;高校、企业与相关部门三方签订人才输送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自由流动保障体系。以促进“人才解放”、保障“人才流动”为核心,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科研院所改革,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各类限制,解决科技人员离岗离职创业、社保转移接续、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中个人收益等突出问题,建立“有进有出”和“特事特办”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及创业创新考核制度,畅通高校与市场人才流动渠道。
四是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重点聚焦江西省特色优势产业,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之间障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协作平台和省校企合作共享平台,推动地方、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基地和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建立产学研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发布科研成果最新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成立产学研三方联席会,适时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合作对接事宜。同时,建议各设区市结合实际情况,组建若干科技创新平台,负责本地区的创新成果转化、成果管理、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提升当地科技创新和创业水平。建议通过整合和吸收省内外高端智库,组建高端智库联盟,发挥智库教育、人才输送、指导实践等方面作用,引进智库参与和评估地方重大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五是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目前,江西省有4个中国特色小镇,全省各地也陆续规划了一批特色小镇。建议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和人才储备优势,与特色小镇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在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打造一批新时期高水平的特色小镇,点燃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