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摘掉“首堵”帽子 济南“勇”夺第一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网
2017-01-10 16:52:30
分享

京华时报讯(记者 马春杰)北京的产业疏解正显现效果,这一效果也显现在交通上。10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正式发布《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摘掉了“首堵”帽子,济南“勇”夺第一。

全国:

一线城市拥堵缓解

二线城市拥堵加剧

&nbsp2016年度十大“堵城”分别是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贵阳、深圳、昆明、杭州、大连和广州。其中,前4个城市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2.0。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因交通拥堵造成通勤时间是畅通情况下的2倍。

从发展趋势上看,2016年一线城市拥堵的增长和下降幅度都小于2%,非常微弱,处于停滞状态,老牌堵城广州和上海甚至稍有下降。从四个季度的拥堵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第四季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深圳同比降幅最大,达9.2%。深圳2016年缓堵可能与3月开始禁摩,4月15日扩大限外区域,8月8日开通HOV车道,10月24日国内首条“拉链式”潮汐车道开通等措施有关。

反之,二线城市平均拥堵涨幅达到3.7%,其中重庆、长春、嘉兴、沈阳等城市涨幅超过7%。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同时也是GDP增速领跑全国的城市,而长春拥堵涨幅大主因为省会城市虹吸周边小城市。

&nbsp2016年4季度北京区域拥堵分布表

拥堵下降

拥堵上升

北京:

通勤高峰拥堵增长停滞

拥堵城市排名位列第三

具体到北京,2016年,北京通勤高峰拥堵增长基本停滞,指数与去年相比涨幅仅为0.24%,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其中,四季度拥堵同比缓解最明显,同比降幅达到3.8%。

报告显示,北京产业疏解方案年底效果明显,2016年底城区TOP200拥堵区块,有66%同比缓解。其中,甘露园地区拥堵降幅最高,达38.3%。

不过,全年工作日平峰拥堵涨幅明显,同比增长4%。

拥堵从中心城区转移至郊区

副中心通州拥堵上涨明显

报告显示,2016年四季度,北京主城区拥堵明显缓解,郊区拥堵加剧,东城区和朝阳区拥堵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7.4%和5.9%,但郊区顺义拥堵上升幅度则达到9.2%,紧随其后的是大兴和通州,拥堵增幅达8.5%和6.9%。

自明确北京市通州区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地位以来,通州区城市功能分区发生了明显变化。通州区副中心的利好政策导致城市人口向副中心迁徙,相应的副中心交通出行强度增加,高峰拥堵涨幅明显,且住宅型区域增量明显。其中,燕郊对拥堵“贡献”突出。主要体现在,早高峰时段,燕郊及通州区用户主要去往燕郊公交站、八通线地铁各大站点、国贸区域;晚高峰时段,从国贸、八通线去往燕郊的用户最为密集。

另外,六环路拥堵加剧,尤其是东北六环货车流量最高,2016年下半年东六环拥堵比上半年增10%。

多条公交车道启用

三环路拥堵先升后降

&nbsp2016年10月10日,北京启用了三条公交车专用道(三环路、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公交专用道),之后,三环路拥堵一度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目前已经基本恢复常态。

不过,因为东三环出行比较集中,受公交车道影响较大。开通后第四周与9月份相比,东三环路由南向北拥堵上升21.51%,由北向南上升8.99%。

而G4、G6晚高峰拥堵上升比较明显,涨幅达50%。

外地车多分布在北部东部

通往办公区热力最高

北京外地车用户主要分布在天通苑、回龙观、望京、通州、双井等区域。由于二环和内部一些道路全天限外的原因,北京二环内外地车最少。

在北京外地车牌中,来自廊坊的最多,其次是天津车牌和保定车牌。在外地车用户中,42.7%的用户每天出行大于5次,同时21%以上来京超过两年。

报告显示,外地车主主要工作在国贸、望京、中关村、上地、三里屯等区域。

分析

路网密度不足造成拥堵

高德地图资深数据分析师表示,与香港相比,北京的路网密度较低,道路连通性同样较低,断头路多。如果两个区域都为拥堵收费,那么北京路网结构所需要限行的流量远远大于香港。

此外,职住失衡也是城市拥堵的痛点。北京有58%的市民有进城需求,有75%的市民活跃在五环内。

同时,北京环路使用率严重失衡,6%的快速路承载了城市50%的车辆出行里程。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