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济南连发大雾红色预警,空气严重污染,整个城市都被埋没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雾霾肆虐,人们都尽量减少外出,有一群人却逆势而行,越是雾霾严重越要走上街头,交警和交通指挥志愿者,就是如此。5日,记者走上街头跟执勤交警一起,体验雾霾执勤,一个早高峰下来,嗓子里像塞了异物,怎么也咳不出来,眼睛干涩发紧,说不出的难受。
早上7点正是高峰时段,济南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路口,交警正在执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左庆 摄
路中央每15分钟换人
趁间隙猛喝几口水
5日早上7点,济南街头被浓浓的雾霾笼罩,没有了平日里早上的清爽,一切都像蒙了灰尘。说是清早,却更像是阴雨天的黄昏。即便如此,路上的行人、车辆还是慢慢多了起来,交通早高峰如期而至。
经十路舜耕路路口,四个方向上慢慢有了排队等候通行的汽车,站在路口中央,不论往哪看,都是一片红红的尾灯。历下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教导员秦卓弘和他的同事胡习磊、孔祥龙不到7点就赶了过来,来不及寒暄,开始了指挥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左庆摄
三人中秦卓弘在路口中央,另两人一个在西口,一个在南口。干起活来,完全没有了交流说话的时间,只见他们的手臂不断地摆动,口罩随着剧烈的呼吸快速地一起一伏。按照工作流程,最为忙碌的路口中央的岗位每15分钟要换一个人,很快时间到了,秦卓弘换到了路口南口。趁着换岗,他拿起水杯大口大口猛喝了几口,转身又返回路口继续执勤。
“这个天太要命了,半个小时就觉得嗓子难受,感觉喉咙里有异物就是咳不出来。”秦卓弘说,由于交警的工作性质,越是雾霾严重,道路越需要疏导。在雾霾天,他和同事们基本上每天都要有七八个小时在道路上执勤,暴露在雾霾中。短期在外面还不明显,一旦超过半个小时,雾霾加上汽车尾气双重影响,嗓子就会有明显的不适,时间越长不适感越强烈。
不但是嗓子,雾霾中交警的视线也受限制,为了看清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尤其是发现有违法可能的车牌号,必须使劲睁大眼睛。用不了多长时间,眼睛就发干、发涩。“通常我们执勤后回到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洗脸,使劲地咳,然后用手搓脸和眼部,缓解不适感,时间长了都成习惯了。”秦卓弘说。
口罩耳罩都能戴
但感觉远离执法对象
雾霾肆虐,却没有阻挡私家车驾车出行,也没有减少交通违法的发生。不到一个小时里,秦卓弘就查处了一辆闯禁区的货车,阻止了两名开车打电话的车主,纠正了一辆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的轿车。
与机动车违法相比,更令交警头疼、占据交警执勤精力更多的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秦卓弘他们执勤的舜耕路口是济南一个重要交通点位,附近单位多,小区多,行人、车流量都很大,非机动车违法非常多。
“雾霾这么重,本身就看不见,行人和电动车一不留神就硬闯进快车道,有时候还逆向行驶……还是得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秦卓弘说。
记者注意到,在与一名电动车主交流过程中,秦卓弘一把扯下了口罩,随手装进了口袋里,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早高峰执勤结束,也没有想起来再戴上。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戴着口罩好像就和群众有了距离,说话时也听不清,戴着戴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摘下来了。”秦卓弘说,不光是他,这也是绝大多数交警的习惯。
在多数交警的印象里,近几年,对于交警的雾霾防护多了起来,但防护措施跟工作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口罩能帮助交警抵抗雾霾,但紧紧贴在面部,不利于和执法对象交流;耳罩能保护耳朵不受寒气侵袭,但却部分影响了听力;棉衣棉服遮挡严寒,却让身体变得臃肿,一定程度降低了身体的灵活度。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交警在执勤中,往往都不戴口罩。
“有时是开始时就不戴,更多的是中间摘下来就想不起再戴了。”秦卓弘说。
雾霾已算较小威胁
但润肺饮品大包买
早上9点30分,经十路舜耕路路口的交通慢慢缓和,秦卓弘、胡习磊、孔祥龙的执勤也告一段落。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雾霾“洗礼”,记者的全身已经冷透,嗓子里像塞了硬物,眼睛发紧发涩。秦卓弘他们也大声地咳着,大口地呼吸着室内的空气。
两个半小时,记者的体验结束了,几名交警却还有一天的执勤等待着。对于雾霾,他们也心存畏惧,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无处不在的微小颗粒,到底会对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可是,职责所在,他们无可躲避。
“干的就是这个职业,早习惯了,交警本身就是一个有风险的职业,比起其他的,雾霾已经算是最小的一种威胁了。”秦卓弘说,他本人对于雾霾并不太在意,但家里人却分外担心,每到雾霾天出门上班,妻子总要反复叮嘱一定要戴口罩,每顿饭里都会有木耳、洋葱等清肺的食品,胖大海、菊花等润肺的饮品,老人更是大包大包地往家买。
说是不在意,谁又能真的不在意呢?秦卓弘的同事评价秦卓弘,“他其实很在乎这个,因为害怕对孩子和家人带来影响,雾霾天执勤回家,外套他都不放在客厅,而是必须挂在阳台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泰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