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增加规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016-12-26 17:38:21

相关新闻: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定罪量刑具体标准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环境污染共同犯罪处理规则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从一重罪处断原则”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加大对环境影响评价造假责任追究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有毒物质”范围认定

明确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违法排污规定为从重处罚情形

法制网12月26日讯 记者蔡长春 刘子阳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明确了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将“违法减少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支出一百万元以上”“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增加规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实施环境污染犯罪的单位和个人多是为了谋取不法利益,增设以上两项规定,让行为人得不偿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惩治和预防犯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解释说。

据了解,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全国法院新收污染环境、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失职刑事案件4636件,审结4250件,生效判决人数6439人;年均收案14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1900余人。相较于过去年均二三十件的案件量,污染环境刑事案件量增长十分明显。这对于强化环境司法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司法解释对污染环境罪的结果加重情节“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作了相应完善。增加规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特别严重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明确,实施环境污染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尚不构成妨害公务等犯罪的;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期间或者被责令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以降低生产成本、牟取不法利益。而且,行为人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化迹象,甚至形成了“一条龙”作业。

“对于此类犯罪,不仅要依法惩治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人,更要打源头、追幕后,依法追究危险废物提供者的刑事责任。”颜茂昆说。

为此,司法解释重申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共同犯罪处理规则,规定明知他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该司法解释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