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藏频道电(殷小燕)冬行西藏,我们从拉萨出发,沿着拉贡高速公路一路驶向山南。车子穿过嘎拉山隧道,雅鲁藏布江扑面而来。数条蓝色的水流如丝带般在宽阔的河谷地带悠悠哉哉地铺开着,穿过片片树林,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西藏的水最惹人喜爱,它个性十足,透着幽幽的蓝,蓝得不食人间烟火,却又恰到深入人心,总会令观赏者几度目光流转,不忍离去。
李白有句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西藏的水更是从天上来的。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海拔5300多米的杰马央宗冰川,是我国最长的高原性河流。流经日喀则,孕育了丰富的后藏文化。而在山南,这条河流更是功勋卓越。可以说,山南是藏文化、藏民族的发源地,而雅鲁藏布江则是藏源山南之源。
就是这条“藏源”之水,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风沙问题曾经也令沿江的百姓困扰不已。由于河水经年累月的冲刷,加上雨季和旱季流水量差异巨大,每到冬天,大片的河滩就裸露出来,冬季风大,导致雅江河谷地带沙化明显。上了年纪的人都还清晰的记得,以前每到春冬季节,风沙就开始肆虐。
针对风沙之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山南就开始植树造林。山南市副市长张福臣回忆道:还记得,大家每人头上都有分派的任务,一人十棵树……那时候,夏秋季节雅江北岸沙滩上被洪水淹没期长达2个多月,冬春季节更是常有寒冷大风,很多人认为,在这里植树造林基本不可能。
雅江北岸被几乎定性为“造林禁区”。
不去尝试怎么知道种不活!山南市尝试着修筑“丁字坝”,采取大苗深载的措施,硬是把树根扎在了雅鲁藏布江上。
2006年开始,山南雅江沿岸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雅江两岸开始大规模防沙治沙、植树造林。
2014年,为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西藏自治区又在集中了全西藏80%以上人口的“两江四河”(即雅鲁藏布江、怒江及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流域,开展造林绿化工程。据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典型观测区的统计结果表明,这里灾害性沙尘天气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
如今山南市在雅江边上种下的树超过4500万株,建成防护林面积达45万亩,在贡嘎县至桑日县形成了一条长达160公里,平均宽度1800余米的绿色长廊。
这160公里的绿色长廊,不仅大大改善了雅鲁藏布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还有效保护了沿江的数万亩农田、草地和交通水利设施。
沿着雅江河谷行走,一路上到处可见河滩谷地上的一片片杨树林、柳树林。杨树探着头,企图触摸天空,而柳树则泛着隐隐的红色,满是不服输的样子,对着冬天叫嚣。这些景象,于行走的人来说,正是美景一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