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文:坚定文化自信,筑就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6-12-19 10:12:30
分享

《瞭望》刊文:坚定文化自信,筑就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慎海雄

19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第51期将发表慎海雄署名文章《坚定文化自信,筑就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全文如下:

坚定文化自信,筑就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文/慎海雄

摘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与两年前发表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激励下,广东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以昂扬的风貌、出色的才华和勤奋的创作,热情讴歌人民伟业,精勤聚焦时代精神,不断续写岭南文化新篇章,为人民群众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文艺领域呈现了可喜的新变化、新气象,广东文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国文化发展大格局中唱响了“广东声音”。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热情、更实的举措推动广东文艺繁荣发展,努力推动广东做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排头兵;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排头兵;做坚定文化自信、筑就文艺高峰的排头兵。

坚定文化自信,更好肩负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需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果失去了文化自信,哪怕这个国家的历史、资源多么值得自豪,也难以建立抵御外来渗透、颠覆的精神支柱。美国人很自信,但并非因为其历史,而是他们自以为其价值观、其“主义”最好;地中海有的国家历史很辉煌,但悠久的历史对近年的乱局也无济于事;中东一些国家资源富得流油,但面对西方阵营的侵略、渗透也徒唤奈何。我国当今的强大和历史上曾经的软弱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的不同点也在于我们今天有了“四个自信”!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负有这样使命的文艺工作者,要在火热的新时代筑就文艺高峰,首要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从这样的站位和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文艺工作,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胸中有大格局,眼里有大视野,手中有大制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

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关键要用作品说话。我们要挖掘好广东文艺资源的“富矿”,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要在盘点经典中增强文化自信,在对话经典中激发创作灵感,在致敬经典中再创时代经典。结合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创作生产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善于发掘和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表现人内心深处的温暖感、向上感,记录时代风云,生动描绘当代中国、广东的社会发展变化,艺术再现广东改革先锋、各行各业追梦圆梦的劳动者,把当代中国人、广东人的精气神写出来、传下去,更好激发全社会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心里有人民,在创作导向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广东百年来之所以经典作品迭出,文艺大家辈出,核心原因是广东人的务实精神、开放意识起作用,是作家、艺术家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接受人民检阅的创作心态起作用。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马思聪的《思乡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都是关注人民、聚焦时代的作品;“两高一陈”创建的岭南画派,是直面时代、折衷中西的创新成果;欧阳山的《三家巷》、秦牧的《艺海拾贝》、陈残云的《羊城暗哨》,是聚焦百姓生活、记录时代风云的精品力作;大批独具一格的岭南戏剧佳作,是广东戏剧家们面向百姓、面向生活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以人民为创作之源、以人民为鉴赏之母、以人民为评判之师的。广东文艺工作者要传承这种深深的人民情怀,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以人民为表现主体,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用笔墨光影生动立体地聚焦人民、呈现人民。

勇于创新创造,努力筑就广东文艺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必须发挥好创新优势。

要把创新贯穿到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致力营造“鼓励创新、拒绝平庸、宽容失误”的文艺创作环境,努力推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彰显岭南特色的扛鼎之作。创新观念,克服经验主义和模仿心态。想方设法增强原创能力,抓源头、抓剧本,落实好戏曲、电影孵化计划,抓好文本、词曲等基础工作,推出更多有原创价值、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艺作品和文化品牌。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和艺术元素,积极探索体裁、形式、风格、内容的创新,提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的跨界合作,推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推动文艺与科技的融合,文艺与金融的融合,要推进文艺各门类的融合。要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对待艺术创作,力戒浮躁,努力追求艺术品的至善至美。要适应网络化、数码化等新形势,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要以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为龙头,鼓励推出更多优秀网络原创作品。

坚守艺术理想,大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此为坚定的追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之美、永恒之情、浩荡之气。作文先做人,德为艺之魂。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说到底,名家大师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更是他们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文艺工作者要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做到创业与修身共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社会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现在一说到党的领导,个别人就会说党的领导就是干涉、就是束缚,这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文艺家的创作确实是个性化劳动,应当予以尊重,但文艺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同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始终有一个立场、性质和方向的问题。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既是方向原则的把握,也是落实到对文艺创作特别是一些重大题材作品、重点文艺项目的有力引导上。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使文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要遵循文艺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一点,习总书记明确强调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要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指示,遵循文艺规律,要用符合文艺规律的办法来领导文艺,更好地释放文化艺术生产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广东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紧紧抓住创作优秀作品这个中心任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中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作者为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瞭望新闻周刊》2016年12月19日第51期)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