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档案要“管”更要“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12-05 20:25:01

一位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问及某机关的干部党风廉洁档案管理情况。基层的同志对干部廉洁档案的资料收集、填报规范、内容涵盖、保密要求等工作如数家珍,颇有成就感。而问起廉洁档案的运用情况时,却哑口无言。

现实中,个别机关单位在对党员干部廉洁档案的信息资料收集、汇总、分类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干部廉洁档案充其量只是信息“搬运工”,而更关键的“廉情分析师”职责却被搁置。没有眼睛向下的认真,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一味地沿用旧套路、老办法管理档案,难免陷入拿“老皇历”说事的窘状。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综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实事求是评价干部廉洁情况,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把“病态”干部“闸”在门外,能体现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消弭民众的疑虑。应当认识到,把好“回复”关,评价的依据是档案,监管的重音在日常。监督关口的前置,就是要常常拧紧党员干部的“廉洁栓”,同时,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员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为组织把好脉,回复的意见才有价值。

“寻其起弊之源,医其受病之处”,是建立干部廉洁档案的初衷。现实表明,个人婚丧嫁娶、财产变动、违纪违规处分、函询诫勉谈话……干部廉洁档案的信息录入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为档案分析提供了详实数据和具体事实支撑,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干部廉洁档案是对党员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时时监督的重要手段。发挥干部廉洁档案管理作用,就要时常把每个入档干部的所有资料梳理、归纳、分析、比对,找出制度漏洞加以固化,既防止“牛栏关猫”“亡羊不补牢”,又杜绝干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流入“堰塞湖”,引发新的腐败问题,带来更大的隐患。

农谚讲,农作物生长靠的是“三分种、七分管”。干部廉洁档案要“管”也要“理”。应当把功夫下在落细落小上,把档案管理的重心落到分析研判上。管理重在梳理。管理工作“实”起来,干部廉洁档案才能“活”起来。发现干部的风险点及时提醒,才是档案管理使用的价值所在,是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全过程的要义所在。(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