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一姐”李娜:铿锵玫瑰 多面绽放

来源:国际在线
2016-11-23 08:23:57

“击剑一姐”李娜:铿锵玫瑰 多面绽放

  李娜接受专访

李娜,这个名字是击剑圈中的一面旗帜,她的“剑客生涯”说起来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她扛起了中国在击剑赛场的无数个“第一”。可以说,李娜就是击剑圈当之无愧的“一姐”!就是这样的传奇人物,在伦敦奥运会复出夺冠后选择了回归家庭,在吉林师范大学当起了老师。但并未就此远离她热爱的事业,从击剑名将、奥运冠军到成为母亲、老师、裁判……她虔诚努力地做好每一个角色,以另一种姿态站在了赛场上,用她自己的方式不断推动着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

“击剑打磨出我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12岁“左撇子”李娜被教练选中,开始了她的击剑生涯。“当时因为电影《佐罗》,我义无返顾选择了击剑,想象着自己能够成为剑客,行走江湖、劫富济贫。”那时她一定想象不到,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简单幻想,会让“击剑”成为她一生不可或缺的东西。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19岁的李娜获得了女重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奖牌,铜牌。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的深入,她的技术和经验逐步提高,成绩也越来越好。在李娜27岁时,她被国际剑联评为最佳女重运动员,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击剑的实力。作为中国击剑史上第一次获此殊荣的“剑客”,自然在北京奥运会上被寄予厚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女子重剑只有个人赛,没有团体赛,李娜在心里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步之差让她无缘奖牌,最后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这次的折戟对李娜来说是重重的一击。“我当时几乎是灰溜溜离开赛场的,在之后的一两年里,这次的失利都是我心中的雷区,我不愿意跟任何人提起。”此后,李娜淡出回归家庭。

没错,仗剑行侠的“剑客”们看起来都很酷,但每位“大侠”为此都要付出我们所难以想象的艰辛,承受着质疑、压力甚至在我们看起来只差那么一点点的所谓的“失败”。

让所有人甚至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是,四年后,李娜在伦敦奥运会上复出,而这一次,她与骆晓娟、孙玉洁、许安琪四人在女子重剑团体赛中拿到了冠军。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奥运会上夺取的击剑团体金牌。

她跌宕起伏的“剑客生涯”听起来是如此励志,但如今她讲起这些,更多的是云淡风轻的从容。“长期的击剑运动,打磨出我一颗永不言弃的心,不仅在赛场上,也让我在夺冠后的未来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敢于坚持。”

孩子的降临 忽然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时间不能够抹去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但可以把她的内心打磨得足够强大来面对一切。

随着孩子的降生,让成为母亲的李娜变得柔软也更加从容。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母亲”这个角色锻造的强大内心,还有多年击剑生涯的使命召唤,让她渐渐消解了08年失利带给她的负面情绪,毅然选择复出。

“在复出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训练的效率是之前的很多倍。”和训练的苦累比起来, 更让她难受的就是对刚6个半月儿子的牵挂和亏欠,那时她强行给儿子断奶,一个月才能见上一面,这其中的种种更多是无法言说的。

“我始终觉得对儿子是有所亏欠的,所以我现在也不会对他太严厉,更多的是陪伴他成长。”说起6岁的儿子,李娜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暖和慈爱,故事也多得让她滔滔不绝。

“虽然只有6岁,但在身体条件、协调性等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了击剑的天赋,”懵懂中也知道自己的妈妈曾“在世界上最高级的比赛中”拿到过冠军!回归家庭的李娜只要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耳濡目染中,她的儿子对击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拿起了剑。

“她们都喊我‘娜姐’!”

2012年夺冠后,似乎她并未留恋冠军的光环,而是从世界冠军优雅转身成为吉林师范大学热爱击剑大学生们的“娜姐”,这样的选择让人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敬佩。

对李娜来说,从冠军到成为老师的路上同样需要面对和克服很多难题。如何教授非专业学生击剑课程,李娜为此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升学的,大部分此前是没有击剑运动经验的,所以我要从技术和战术两方面同时入手。”

说起大学老师这个角色,她特别自豪的说着击剑运动在大学生群体是非常受欢迎的,她开的击剑选修课也是堂堂爆满。她介绍说,不仅仅是吉林师范大学,在前段时间开展的第22届大学生击剑比赛中就有57所高校参与其中,这也再一次让她看到了大学生们对于击剑不断高涨的热情,她也坚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参与进来。

“我想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击剑、喜欢击剑,和他们在一起训练我也很快乐!”奥运冠军的光环丝毫并没有影响李娜成为一个平凡的教师,就像作为母亲一样,李娜是在享受着作为击剑老师的快乐,用她的话来说,“我从没把自己当成是奥运冠军”,我和学生们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她们都喊我‘娜姐’!”

“我是永远不会离开击剑圈的!”

退役后的李娜从没有一刻停止过热爱击剑运动的心。在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下她决定去尝试此前未接触过的领域——科研,目前她主要致力于现代五项中击剑的科研项目。因此常常与运动员们同吃住,在项目中,她对重点击剑运动员做心理监测,提供可能在赛场上遇到各种状况的处理措施,同时利用自己的比赛经验,为运动员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前不久,她刚刚去东京考取了国际级裁判资格。在李娜的众多角色中,裁判是距离赛场最近的一个。

“我们国家的裁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善中国裁判员在国际剑联的地位。在接触裁判工作中我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样我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包括跟许安琪等国家运动员进行交流,让他们能够在比赛时避免一些问题。”

她说,“换一种方式,多去尝试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她也是这样做的。多面的李娜,像玫瑰一样铿锵绽放,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如今为推动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路上。就像她说的:“我永远不会离开击剑这个圈子,我要用另一种方式站在赛场上,实现对中国击剑运动的另一种价值!”

“干一行爱一行”是李娜在退役后最朴素的宣言,赛场上的她叱诧风云,令对手折服;赛场之外,她活跃在各高校、青少年击剑和公益类活动中,不遗余力宣传推广。圆规之所以能够画圆,在于脚在走而心不变。无论是世界冠军还是作为普通的教师,在每一种不同的角色中,李娜抱有同样的热爱击剑运动的心,为此她热爱每一种角色,虔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真正的强者,或许并不是能够拿到更多的金牌,也不一定是面对失败的永不放弃,而应该是像李娜这样,经历了辉煌也体验过失败,然而一颗心依旧可以云淡风轻,淡泊优雅地转身,忠于内心,归于平凡。低调地做真正热爱的事,也许对击剑的这份深情与执着早已融入她的生命中,就像她所说:我是永远不会离开击剑这个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