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视肉”“聚肉”“肉芝”。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常见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个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
发现
有人花数千万收藏数千太岁
欲开 博物馆
记者发现,随着“太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一些收藏家开始专门收藏“太岁”。
收藏者朱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10多个“太岁”,都是从全国各地购买的。他几乎见过国内大部分的“太岁”。八九年前,自己家中的一名亲戚患了癌症病重,躺在床上等死,他就把家中的一个“太岁”割下来一些给这个亲戚食用,“没想到治病效果很好,现在过去八九年了,亲戚还健在”。
河北石家庄有一位企业家王先生称自己收藏有数千个“太岁”,大小、形状、重量各不相同。他是从10多年前开始收藏的,这些“太岁”来自全国各地,已经花费了数千万元积蓄。
“我想办一个‘太岁’博物馆,展出我收藏的‘太岁’。”王先生表示,自己只是像收藏文物一样收藏,有时也在圈内交流,一般不出售。碰上有人特别想要,有时抹不开面子,才会忍痛割爱。不过谈及小李发现的这个80余公斤的“太岁”,王先生认为在水塘里面的“太岁”由于遭受水体的各种污染,品质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