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易中风 据统计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

来源:金陵晚报
2016-09-23 20:47:58

房颤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不直接致命,但引发的后果非常严重。然而,很多人对房颤并不重视,往往擅自停药。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徐标说:“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增加近5倍。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1年内死亡率高达50%。”

9月25日是世界心脏病日,徐标提醒房颤患者一定要谨防中风。徐标说,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一定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饮食禁忌少,且不用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

擅自停药,63岁老伯中风瘫痪

63岁的周大伯身体一直不错。前不久,周大伯在家做饭时,突然栽倒在地。周大伯的儿子跑进厨房一看,父亲嘴巴歪斜,说不出话,而且胳膊不听使唤。周大伯被紧急送往鼓楼医院救治。后来,周大伯被诊断为中风。

周大伯儿子不明白父亲为啥突然中风?在医生的询问下,周大伯儿子想起来:去年年底,父亲常感到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当时,周大伯在医院确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即房颤。医生给周大伯开了抗凝药,叮嘱按时用药。前不久,周大伯感觉没有什么不适,便擅自停药了。结果令人遗憾,周大伯没想到因此突发中风,导致半身瘫痪。

房颤引发中风,致残致死率高

徐标说,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80岁以上患病率为15%-30%。房颤的症状并不严重,主要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还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一些人患有房颤时并未在意,导致没能及时发现。“房颤的确诊很简单,做24小时心电图就能查出。”徐标说。

患房颤后,患者要长期吃药。但有些患者感觉身体良好时,便擅自停药,或者用药时断时续。这其实非常可怕。徐标强调,房颤的症状虽轻,但危害很大。房颤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就可能导致相应部位血管堵塞,比如,脑栓塞(中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心房空间较大,在此凝结成块的血栓也更大,很容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

因此,房颤引发的中风,后果很严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徐标说。有研究表明,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1年内死亡率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

阻止血液凝集成块是关键

部分早期房颤患者可以治愈,但总体上2/3的房颤患者是不能治愈的。因此,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吃药,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块是关键。

有些患者以为控制好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颤症状后,就能预防中风。这并不正确。徐标说,中风和房颤的症状无关,但与房颤导致的血栓有关。此外,不少房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其实,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对房颤导致的血栓疗效有限。

徐标介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是华法林。不过,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要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比较麻烦。“现在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服药饮食禁忌少,服用方便,且不用频繁监测,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