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太婆低价卖面30年:只为让大伙多吃一点

作者:姚传龙 来源:武汉晚报
2016-09-09 17:20:12

本报记者姚传龙

昨天清晨7点,江汉区花楼街严家左巷23号门前,排起了约20米的长队,88岁的彭德祥老人熟练地为前来买面的顾客加入臊子,放进佐料调味,在其身旁忙活的,是老人的女儿——64岁的肖树芬,她负责下面和收钱。

“树芬,多下半两。”一位从事搬运工作的汪师傅走到近前,彭德祥扫了一眼,小声吩咐着,肖树芬“嗯”了一声,熟练地将二两半生面放进开水里,用筷子反复搅动。

老人正调着面,汪师傅赶紧掏出钱包,递上6块钱:“每次来您家都多给半两面,弄得我都觉得总在占便宜。”“莫瞎说,你们做体力活的,做事要劲,不多吃一点怎么行?”彭德祥专注地调好味后,将一大碗炸酱面递给了汪师傅。

“多下半两面”的家规坚持了30年

“我做过体力活,知道干体力活的辛苦,干这一行的人必须吃好。”彭德祥是四川人,上世纪30年代来到武汉务工,当过印刷工、拉过板车,自退休后彭德祥开起了面铺。自1986年至今,彭德祥的面铺开了30年,以前在长堤街,10年前搬到了严家左巷。之前每天固定售卖300碗,随着年龄增长,近两年减至每天售卖200碗。而从30年前面铺开张的第一天起,老人就立下一条规矩,只要看到体力劳动者或者生活贫困者来买面过早,她都会多下半两面,多给半勺臊子。

进入耄耋之年,为何依然坚持开铺卖面?7个儿女孝顺,天伦之乐可享,为何还要日日忙碌?“我只想让做体力活的人多吃一点,吃好一点。”彭德祥的回答十分朴素。早年的经历让彭德祥深知生活的不易,无论是以前雇人下面,还是现在子女为照顾她,主动到铺子里帮她下面,她都会时时提醒“多下半两面”,确保这一规矩延续下去。“不免单”是不想人好逸恶劳,多半两面是老人力所能及的关心。

由于常年在花楼街一带开面铺,加之老人的面美味可口,十分受欢迎,来这里的多是回头客,这也方便老人了解大多数顾客的生活状况。对于新面孔,老人总会根据衣着去推测,根据闲谈去判断,如若发现新顾客是生活困难者,也会“多下半两面”。

“我们都知道只能保本,利润很薄,但是老人开面铺是个好心,现在我也习惯了,她不说,我也会对需要的人多下半两面。”肖树芬坦言,这已经成了家规,传承了30年。“你老娘真不简单。”邻居专程走过来说。

卖面一定不能“掺水”

榨菜肉丝面一碗4元,香菇肉丝面一碗6元,牛肉面一碗11元,这些面的价格相较一般面铺要低一些,但是这么多年,老人很少涨价。“生活暂时困难者原本收入就不高,我尽量压低价格,让他们能吃一碗热乎乎的面,能吃饱。”老人说自己是保本经营,平时子女给自己打工,钱由自己管理。

“下面所用的佐料都是我自己想到的,味道也是我亲自调出来的,既不能重也不能轻,还有火工也很重要。”彭德祥说,自己从固定店面进货,对质量要求很高,每天限定数量,是为了保证质量,卖面可以帮人,那么卖面一定不能“掺水”。

一辆电动车停到严家左巷门口,给老人送来一塑料袋牛肉,老人仔细地看看,这才递过去150块钱。

老人长寿有秘诀

头发花白、大嗓门、听力清晰,当武汉晚报记者来到老人面前时,不敢相信她已88岁的高龄。“我生于1928年。”老人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生日。

“子女们说我年纪大了要休息,不仅如此,住在附近的子女还主动到店铺帮我下面、看摊,擦洗厨具,帮我做饭。”老人说,这些活,她其实一人就能干。

彭德祥的工作时间是从夜里开始的,每天晚上11点,她准时起床,制作臊子,牛肉、榨菜肉丝、香菇肉丝,臊子的种类根据时令不同,而制作3种左右,以便顾客选择。做好这些,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这时,住在不远处的女儿肖树芬便会来到老人家里,出摊、守摊,为前来消夜的人下面,老人则回到屋内,睡到清晨7点。

天亮后顾客渐渐多了,老人便起床开始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加臊子、放佐料。200碗面卖得很快,上午9点,面就卖完了,老人闲暇下来,吃零食、睡觉休息,扫尾工作就交给了女儿。

彭德祥如此高龄还能卖面,不少人前来向老人打听长寿的秘密。“我哪里有秘密,最多是泡脚、喝药酒。”忙完一天的事,晚上7点左右,彭德祥就会端来洗脚盆,放入红花和艾蒿,加入开水泡脚。这一习惯老人坚持了很久,至今脚底板光滑如少年。彭德祥所说的酒是一种药酒,她每天固定喝50毫升,一个月大约要喝掉6瓶,这就要花上近千元。

对食物,老人并不挑剔,但2014年以来她牙口不好,也不想装假牙,所以只能吃一些煮得较烂的食物,昨天中午,女儿肖树芬为其准备了四个菜,自己卤的锁骨、虎皮青椒、豆角和苦瓜。“一天两餐,中午是两荤两素,下午是吃中午剩下的。”

一般情况下,长寿的人脾气都好,可是彭德祥并非如此。“她是个热心肠,也是个急脾气。”肖树芬说,每次邻居来倒开水,她都积极前去帮忙,要是排队时有哪个顾客催促其他顾客,老人急脾气立马就冲上来了,仗义执言:“你到前面的摊子上去过早,那里不排队。”

老人想帮助更多的人

做早点要起早床,每天独特的作息特点,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挑战,对高龄老人来讲更是有些辛苦,但是彭德祥想坚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能帮别人一点,就帮一点。”彭德祥说,她不考虑什么时候“退休”,“我怕老客户没位置吃面。”

“我要退休了,这面铺可能就真正关门了。”说着,老人有些遗憾,如果面铺关门,体力劳动者、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就不能到这里吃面了。门外,老人的女儿肖树芬说,她有退休金,老人不做了,她可能也不做了,回家去享受天伦之乐。

昨天上午9点,彭德祥卖完了当天的200碗面,静静地坐在自己一室一厅的屋里,吃着卤鸡蛋。据说这是老人喜爱的零食。屋外由塑料布支起的简易棚子下,女儿肖树芬正忙着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