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今天下午开幕。G20占全球经济总量90%、贸易80%、人口70%,是公认的全球经济治理首要平台。
“全球经济治理必须以法治化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治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挥的作用愈加鲜明,G20因其强烈的包容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有望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新平台。
G20杭州峰会究竟有哪些法治亮点?《法制日报》记者为你一一解读。
亮点一: 贸易规则民间应有制定权
今天下午开幕的G20杭州峰会将围绕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国际贸易新规则因此成为一个耀眼的法治主题词。
9月3日下午,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向G20递交了政策建议报告,其中一项重要建议就是呼吁G20成员国支持eWTP。
B20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组主席马云介绍,eWTP是一个私营部门引领、市场驱动、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机制),主要通过开展公私对话和机制性合作,探讨和推广全球电子贸易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商业实践和最佳范例,孵化全球电子贸易的规则和标准,为全球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更加有效、充分和普惠的政策和商业环境。
马云说,eWTP作为一个开放透明、共创共享、创新发展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传统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平台各利益攸关方平等参与,包括政府机构、各种企业、国际组织、智库、专家学者、各种社群等,其中中小微企业、普通消费者、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关注。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不再是官方主导,民间也有参与制定权。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刘京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对于现有的以WTO、TPP及TTIP为代表,自上而下、基于政府推动的国际贸易规则,eWTP开辟了一种自下而上、基于商业驱动的国际自由贸易新秩序,由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创设交易规则,通过自下而上的机制,在政府间达成新的贸易秩序,商人在规则制定中掌握了主导权,所有中小企业均可以进入国际贸易平台。”
“eWTP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刘京莲分析认为,以WTO为代表的现有国际秩序建立在国家间的贸易规则之上,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eWTP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的贸易秩序,是一套通行于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间的惯例,只有得到政府的承认上升为政府间协议才会对政府产生法律拘束力。当eWTP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和接受,必将重塑国际贸易新规则。
亮点二: 普惠金融须完善法律监管
“普惠金融体系”是联合国早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
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普惠金融的法律监管,成为发展普惠金融体系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G20杭州峰会上,将有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提交讨论,一旦通过,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涵盖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法律和监管框架、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等8项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对记者说:“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普惠金融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填补了重要空白,将成为普惠金融在国际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
另一文件《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对账户的普及率、信贷的普及率、数字支付、客户账户使用频度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指标要求。
这些指标将对政府采用政策鼓励和扶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指引。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逐步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法律框架,明确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
如何完善法律监管?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建议,在坚持原则监管和底线监管的同时,采取包容监管和分级监管,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模式,更好地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亮点三: 《巴黎协定》中美率先批准
9月3日,中美两国在杭州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法律文书并共同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批准文书,成为G20杭州峰会另一大法治亮点。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中美同时签署《巴黎协定》。
按照法律规定,签署了《巴黎协定》的国家需要在国内立法程序中对《巴黎协定》做出批准。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批准中国加入《巴黎协定》。
9月3日在杭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辞中表示,美中作为两个最大经济体和最大排放国,同时批准和接受《巴黎协定》具有历史性意义。美方愿同中方继续密切合作,为建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繁荣的世界而努力。
潘基文在致辞中表示,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将极大推动该协定于今年内生效,《巴黎协定》将为全球提供可持续发展新的稳定框架。
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蔡守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受制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当前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仍存在巨大挑战,要实现减排目标依旧不易,但中美两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使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与国际协定接轨,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发挥其领导推动作用后,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绿色动力。”
亮点四: 反腐合作呈三位一体格局
反腐败是近年来G20峰会的重要议题,今年的G20杭州峰会也不例外。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推动下,G20杭州峰会将制定追逃追赃高级别原则、设立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制定反腐败2017—2018年行动计划,构建原则、机制、行动“三位一体”的反腐败格局,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在G20框架下,中国一直致力于反腐败国际合作,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各国达成了相关的反腐败行动计划,达成了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和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等共识。
今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共从6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抓获各类境外逃犯409名,协助纪检、检察机关缉捕职务犯罪境外逃犯38名。但毋庸讳言,由于各国司法体系不同、难以与所有国家签订引渡协议等原因,中国在海外追逃追赃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中国主动提高反腐国际合作力度势在必行。”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高艳东对记者说,本着逐渐推进的思路,以布里斯班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在杭州峰会上进一步完善全球反腐败的合作机制,包括信息、金融、公安、海关和外交等部门的积极合作。既有长远布局,推动反腐国际合作的惯例化、公约化,也要主动出击,与域外各国达成反腐败合作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细化追赃、引渡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在高艳东看来,中国正通过不断强化反腐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对腐败的高压姿态,打消国内腐败分子的投机心理,也消除逃匿国外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以形成逢贪必究、逢逃必抓的反腐法治环境。